健美操课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健美操课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26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155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建立了现代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但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改革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近年来,中学生的体能却在不同程度上逐渐在下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不断的产生。面对这种问题,学校体育教育也开展了各种体育与健康课程,但每个体育课程项目对中学生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却是模糊不清。基于此,本文针对健美操课程学习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在石家庄市第43中学初一年级30班中随机抽取4个教学班的学生(男生110人,女生114人,共224人)作为实验对象,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五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健美操课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健美操课程学习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四方面。第二,健美操课程学习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上臂皮脂厚度、肺活量、三分钟台阶、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七方面素质。第三,健美操课程学习可以提高初中一年级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第四,健美操课程学习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运动中的感觉和对健美操课程的兴趣两方面。第五,健美操课程学习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调控自己的情绪、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道德等方面。建议:第一,在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健美操教学设计方案的进度安排表进行健美操课程的教学,以保证研究结果更加客观。第二,健美操课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对身体形态的促进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每一项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要了解这项课程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哪些方面的促进效果较好,哪些方面的促进效果较差,并以此为依据对这项课程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第三,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敏感程度、掌握程度的好坏是通过整个健美操课结束后对学生健美操成套技术的考核成绩所体现出来的,在考核过程中,教学要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素养较高,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充电”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富有”。第四,健美操课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运动参与有较好的影响效果,但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就要培养学生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教师要将学生坚持锻炼的想法融入到健美操课程中,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课程对自己健康的重要性。第五,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和加强对学生运动负荷的计划安排,以加强初中一年级学生对克服自我身体困难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而且在健美操课程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意外或紧急情况。因此,健美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反省以及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更新观念。
【作者】满晓桂;
【导师】薄雪松;
【作者基本信息】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2014,硕士
【关键词】健美操课程;运动素质;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蓉.电力系统实时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
[2]周逸.航天A院总体设计部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3]王冰飞.河北省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及需求的调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护理学,2013,硕士.
[4]张岩.考虑自热效应互连性能优化及硅通孔结构热传输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博士.
[5]贾穗子,袁泉,曹万林.框支-斜交密肋复合墙结构影响因素及框支梁内力系数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06:612-617.
[6]袁弢.HT煤化工项目进度和成本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工商管理,2014,硕士.
[7]邓渭贤,朱润良,陈情泽,葛飞,许银.废弃膨润土制备碳纳米材料及其吸附性能[J].环境化学,2014,11:1936-1940.
[8]蔡少辉.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2013,硕士.
[9]魏驰.中美电视“脱口秀”节目比较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传播学,2013,硕士.
[10]曹莎.《尚書》的誥體研究[D].西北大学,中國古代文學,2013,硕士.
[11]郭艳玲.应用DNA分型技术鉴定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4,硕士.
[12]吕光伟.微创手术治疗肾囊肿三种方法的比较研究[D].青海大学,外科学,2013,硕士.
[13]欧婧.移动支付平台设计中的交互体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14,硕士.
[14]李忠泆.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2012,硕士.
[15]刘鹏,雷蕾,张雪凤.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4,10:155-156+174.
[16]刘伟,王亮,陈玉林,侯学勇,吕航,文继锋.广域测量系统中刀片式构架相量数据集中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2:61-65.
[17]王卫平.苏雪林的思想与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004,硕士.
[18]朱瑞星.新型有机功能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水介质有机反应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19]杨勇.登上网络快车驶向未来通途——Sun设备在华中理工大学校园网络中心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02(08)
[20]张义珂.基于交叉熵法的大件运输方案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硕士.
[21]宫业芹.C语言程序设计网上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22]范丽君.上海市二期课改八年级《生命科学》新教材的研究与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04,硕士.
[23]闫红涛.改进RNA二级结构聚类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24]姚红娟.纳滤膜法染料水溶液的脱盐浓缩及其过程模拟[D].清华大学,应用化学,2003,硕士.
[25]杨亚芳.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的耦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2014,硕士.
[26]何中华.家具涂饰环保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2004,硕士.
[27]伊长生,高建炳.基于模糊规划的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均衡优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01:.
[28]李海蓉.聚偏氟乙烯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与介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29]王静.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和A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纯化[D].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2012,硕士.
[30]谢忱.应用伦理学视阈的身体伦理探究[D].西南大学,伦理学,2013,硕士.
[31]白岩.毛泽东的民主观探析[D].浙江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2,硕士.
[32]王晓晖.鼠源Ptx3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对感染猪链球菌2型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3,硕士.
[33]陈光礼.基于堆叠系统业务不中断升级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4,硕士.
[34]刘腾一.高可用服务器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硕士.
[35]陈杰,王国瑾,金聪健.两类推广的渐近迭代逼近[J].自动化学报,2012,01:135-139.
[36]刘士祺.基于网络的中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37]张向霞.复合型土钉支护的极限平衡分析[D].湘潭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03,硕士.
[38]陶彬.高压水射流加工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3,硕士.
[39]李继伟.胜利油田西部电网的无功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40]陈永林,刘梅城,翟振山,姜海龙.板式超滤技术在V_C生产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09)
[41]吕信红.大气环评预测模式之AERMOD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环境科学,2011,硕士.
[42]陈洋.三门困境的认知逻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逻辑学,2014,硕士.
[43]吴坤.聚吡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改性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
[44]米增强,余洋,王璋奇,汤敬秋.永磁电机式机械弹性储能机组及其关键技术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01:26-30.
[45]刘怀山,刘太生.东辛地区三维地震野外观测系统的选择及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02:227-238+266.
[46]袁来闽.FOA公司快速反应供应链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47]潘杏早.基于消费者库存的寡头产量竞争策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硕士.
[48]马洪伟.“网络反腐”的法治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法学理论,2014,硕士.
[49]张惠怡.新型核壳结构抗冲改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13,硕士.
[50]刘培银.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扩张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