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学技术辅助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手部外伤导致复杂拇手指缺损的病例数日益增多。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手术的质量和效果还存在很大差别。该项技术虽然得到了很多创新,但还有很多问题和未知需要探索和解决。由于显微外科是一门侧重于应用方法学手段解决功能和形态学问题的专业学科,目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测量、目测估计和拓制模型式手术设计方法上,制定手术方案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手术方案受医生个人经验、习惯等主观思维因素影响较大,而且手术供区血管存在变异,术前未能准确了解,手术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风险性较高。目前我国拇手指再造技术登峰造极世界领先,但仍然无法真正解决:(1)术前目测设计不够精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具有盲目性,风险高;(2)供区损伤大;(3)再造指外观不理想;(4)再造指功能不满意。这是该项技术目前未能解决的瓶颈问题。因而,尽管国内外不乏大量拇手指再造的病例报道,但仍然有90%以上的拇手指缺损病人无法进行很好的修复再造。术前缺乏直观量化的评估标准,医患交流困难;同时该技术有相当难度,医生学习比较困难、周期长等多种因素也制约了该术式的推广。因而临床上迫切需要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有效、再造指功能和外观接近正常手指、而供区损伤更轻的手术方法。目前数字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多排螺旋CT的应用能很好解决微小血管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解决了矫形外科的手术规划、设计等高难度的技术问题;转化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各种新科技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了桥梁作用。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优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技术,术前获取供区血管、骨组织的活体解剖图像,解决因血管变异导致的手术困难及盲目性,将传统“开放-观察-手术”的模式改变为“观察-开放-手术”模式;减轻供区盲目解剖增加的损伤,尽最大保留供区组织,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制定拇手指再造手术规范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以获得最大程度优化的手术方案。把数字化手术方案通过3D打印技术作为桥梁,实现拇手指再造手术设计、规划、操作的精准化、规范化。建立拇手指再造手术足部供区血管CT图像数据库及数字化手术方案数据库,拟构筑足部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和研究平台,以数字化虚拟的手段结合实际手术操作将拇手指再造手术推广应用。临床上对大宗病例实施规范化再造并随访总结。从而建立拇手指再造的规范和标准方案,使该技术更安全、有效,再造手指外观、功能更接近正常,并在推广应用上取得突破,使大部分的拇手指缺损病人能得到良好的再造,恢复功能与外观。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优化拇手指再造供区血管CTA成像与显示技术。1.应用64排双源CT(德国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flash)对患者进行双足CT增强扫描。常规仰卧位,足先进,平静呼吸状态下扫描。扫描范围:双侧踝上约5cm以远。CT扫描参数:成人100kV(儿童70kV),以130mAs为基准,采用自动剂量调控技术(CAREDose4D);层厚0.75mm,层间距0.5mm,矩阵512×512,FOV(显视野Fieldofview)320mm2,扫描时间成人8s-10s(儿童5s-8s)。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70mgI/ml),成人120ml-140ml,儿童2ml/Kg,注射速度成人5ml/s、儿童3ml/s。采用透视触发扫描法,将触发扫描层设在踝上约5cm,注射对比剂15s后(儿童10s)开始连续扫描,观察该处胫前动脉显影情况,当该处胫前动脉显影并密度达到最大时,成人延迟8s-10s开始扫描(儿童延迟5s-8s)。2.使用CT图像工作站对双足轴面图像及MP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IP(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和V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重组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第一跖背动脉分型;第一跖背动脉起源、走行和解剖关系。图像评价标准:分为A+、A-、B、C级。A+:血管结构显示非常清晰、连续、较粗,可见其完整分支,完全满足临床诊断;A-:血管显示清晰、连续性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B:血管可见度尚可,但有明显的伪影,血管连续性较差,尚可进行临床诊断;C:血管可见度差或未能显示,临床对此不能进行正确诊断。将三维重建的虚拟供区血管与术中解剖进行对比,以探讨两者间是否有差异,两者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等问题并多角度显示供区血管与周围组织的三维毗邻关系。第二部分: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中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手术过程,获得最大程度的优化方案,解决以往手术凭经验目测,手术缺乏精准、科学的设计等弊端,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拇手指再造的实施。术前应用64排双源螺旋CT获取患者的伤指、对应健侧相应手指及拟移植足趾的DICOM原始数据,选择合适的thresholds值,进行表面、骨、关节及血管重建,得到三维模型。因人体手、足均有对称性,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后,将模型导入手术仿真系统进行虚拟手术操作,将伤指的健侧对应指使用切割工具或布尔运算将其虚拟切割、分离并做成镜像,将镜像运用Move、Rotate、Rescale等工具移动至伤指位置并与之重叠即可准确比对出伤指缺损的大小、面积与形状,再次运用切割工具或布尔运算根据比对的结果对镜像进行切割,切割出来的组织即为伤指的实际缺损。根据术前供区第一跖背动脉分型、走向及足背部表浅静脉虚拟三维模型的走行设计手术显露血管蒂的切口线。同理,根据伤指血管缺损的程度测量出手术移植需要的游离组织血管蒂的长度。根据术前数字化辅助设计得出三维虚拟模型和具体数据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操作。术前通数字化手术仿真设计出伤指的实际缺损模型,将模型转化为.stl格式并导入MakeWare软件将其转化为.x3g格式,通过MakerBotReplicator23D打印机打印出手指缺损和拟修复的足趾或组织块模型,模拟进行再造或修复,并于术前、术中指导供区的切取,完成个性化术前精确的设计与规划,从而使手术规范化、标准化,再造指外观接近正常,功能更满意。第三部分:临床上根据不同拇手指缺损类型,在数字医学技术辅助下综合应用部分手指再造、塑形再造、全形再造、多足趾组合移植再造、利用废弃指组织再造等不同术式对大宗病例进行应用研究。自2010年12月~2014年3月,选择在我院骨科住院的不同类型拇手指缺损患者79例,按病人入科的时间顺序每5个做随机分为2组,按3:2比例进入数字化技术辅助拇手指再造组与传统拇手指再造组。数字化技术辅助拇手指再造组47例57指,男29例39指,女18例18指,年龄35.2±10.5岁;传统拇手指再造组32例32指,男22例22指,女10例10指,年龄37.4±13.8岁。经检验,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化技术辅助拇手指再造组,术前根据CTA所获得的供区血管分型、走向,在足部供区体表准确的标示所需的动静脉;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出拟再造手指所需的准确的皮肤软组织形状、大小,精准的投影设计于供区,注意根据所取大小适当放大5-10%;根据3D打印出拟再造指所需骨骼的长度,作为切取供区骨骼长短的精准长度。在CTA影像、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辅助下指导具体的手术操作。传统拇手指再造组则按传统手术流程进行。拇指缺损:①拇指I°缺损选择趾末节再造,Ⅱ°缺损选择趾末节或趾甲皮瓣再造。Ⅲ°缺损选择趾甲皮瓣或第二趾再造。②拇指指腹缺损选择趾腓侧趾腹皮瓣修复。③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选用带趾末节的趾甲皮瓣移植再造。④Ⅳ°缺损选择带腓侧舵样足背皮瓣及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再造或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骨及肌腱组织联合甲瓣再造。⑤Ⅴ°Ⅵ°缺损选择带菱形足背皮瓣及跖趾关节的对侧第二足趾再造或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骨及肌腱组织联合甲瓣再造。手指缺损:①手指2~4指尖缺损。设计第二趾趾尖再造。②手指2~4指末节缺损,选择第二趾或第三趾末节移植。③手指Ⅱ°-Ⅲ°缺损,选择第二趾再造。④对手指近节以远缺损,选择第二趾再造。⑤单纯手指趾腹缺损并骨、肌腱外露,选择第二足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单手5指脱套伤,选择足第三趾胫侧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足趾腓侧甲瓣与第二趾甲瓣带足背皮瓣修复环小指;对侧足趾腓侧甲瓣与第二趾甲瓣带足背皮瓣修复左中、示指。双侧游离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部供区创面,尽可能保存足趾趾骨,减少供区损伤。结果1.CT血管造影47例94足患者中22例44足为A+,18例36足为A-,4例8足为B,3例6足为C。显示为A+或A-的足部CTA图像显示第一跖背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其与周围肌肉、骨骼三维解剖关系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本组47例94足患者中55足为GilbertⅠ型,占总体比例58.51%;32足为GilbertⅡ型,占总体比例34.04%;5足为GilbertⅢ型,占总体比例5.32%;其中有2足血管可见度差未能显示,占总体比例2.13%。第1跖背动脉特征的多变性不仅表现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同一个体不同肢体之间的差异。在47例患者中表现为同一个体不同肢体之间差异的为5例,占总体比例10.64%。2.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可在虚拟的软件环境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进行设计,使设计精确,具有可重复性、反复修改达到最佳效果;可与手术组医师共享,有利于讨论和方案修改;三维、直观等优点。3.应用3D打印技术,可打印出需再造指的皮肤、骨组织等的逼真模型,在CTA三维数字化图像与个性化具体手术操作间建立桥梁,并在供区精确地设计出所需供区皮肤、骨组织的大小、长短。使手术更规范化、精准化,再造指的外形更逼真,供区损伤更少。4.本组再造及修复的79例89指全部存活,其中81指切口I期愈合。3指切口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愈合,2指甲皮瓣移植的趾胫侧皮条部分坏死,经清除坏死组织、缩短部分趾骨二期缝合后愈合。1例第二足趾移植术后8小时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发现动脉血栓形成,经取栓重新吻合后成活。2例术后分别8小时、24小时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应用化学水蛭疗法放血3天处理后顺利成活。术后79例89指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4个月。数字化技术辅助再造组优良率为96.5%,传统再造组优良率为81.3%,两种手术方法优良率比较,经卡方检验(χ2=4.105,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字化设计手术的优良率较高。结论1.通过CTA检测可于术前详尽了解供区血管三维立体走向、分型,获得个体化的“活体解剖图谱”;并把动静脉精准标示于供区皮肤表面,大大降低手术盲目性及手术风险,减少供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可将传统“开放-观察-手术”的模式改变为“观察-开放-手术”。2.应用数字化模拟手术设计、规划,使手术方案得以最优化。3.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伤手、指及拟再造手、指的模型,并由此模型复制并精准地覆盖于供区的皮肤、骨关节,由此所切取的供区组织更精准,使再造指更逼真,同时尽可能减轻供区无谓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率及成活率。从而建立拇手指再造的规范和标准,使该术式能更好普及推广。4.术前虚拟手术排演,程序化、标准化、形象的术前设计和模拟操作,结合实际手术讲解,方便教学、技术推广及医患沟通。5.数字医学等高尖技术的应用,结合转化医学的理念,是解决拇手指再造供区损伤大,再造指外形差、功能不理想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作者】谭海涛;
【导师】赵劲民;
【作者基本信息】广西医科大学,骨科,2014,博士
【关键词】数字医学技术;CTA;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再造;
【参考文献】
[1]吴一凡.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2013,硕士.
[2]谭俊平.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区域经济学,2012,硕士.
[3]来滢.水稻胚乳发育中珠心凋亡与胚乳细胞构建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1,硕士.
[4]陈俊.基岩段立井井壁受力机理分析[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结构工程,2012,硕士.
[5]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应迎娟,蒋欣欣,熊晓玲.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02:170-174.
[6]权威.论基督教视域下的哈代小说[D].西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硕士.
[7]郭芳.教师作为“陌生人”——玛克辛·格林教师哲学思想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08:37-43.
[8]朱琳玲.骨胶原肽对高脂膳食小鼠抗氧化能力及皮肤和骨骼胶原代谢的影响[D].江南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12,硕士.
[9]梁昊雨.黄姜废渣中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微生物学,2013,硕士.
[10]蒲雯雯.~(18)F标记Tanaproget衍生物类孕酮受体显像剂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质的研究[D].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11]张光.山东省可视媒体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J].科学与管理,2014,04:46-51.
[12]雷娇.同步电动机节能模糊控制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13]张宪国.赵树理的身份认同与小说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14]彭星光,徐德民,高晓光.基于Pareto解集关联与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J].控制与决策,2011,04:615-618.
[15]李玉梅.框架:一个徘徊在新闻策划之后的幽灵[D].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2004,硕士.
[16]张鸣一.铁精矿焙烧过程中氟化物生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D].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2014,硕士.
[17]许天颖.微博传播:一种蒸腾模式的舆论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2012,硕士.
[18]秦榛.哮喘大鼠氧化与抗氧化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呼吸内科,2002,硕士.
[19]王山山,邓玉琼.弹性波正演模拟的混合算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06:804-808+890.
[20]汪剑.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及温度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003,硕士.
[21]李思阳.论《鹿特丹规则》下船舶扣押的管辖问题[D].山东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2]张日美,司显柱,李京平.国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实证研究述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1-157.
[23]韩军科.±8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十字组合角钢塔承载力真型试验[J].中国电力.
[24]崔晓阳,宋金凤,张艳华.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水曲柳幼苗的光合作用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4,06:794-802.
[25]曲俊娜.铰接式工程车辆动态侧翻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26]代俊杰.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7]徐力超.映月荷花别样红:李少红的电影世界[D].西南大学,电影学,2014,硕士.
[28]刘珊.西门子输电集团营销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9]李杰.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和玉米秸秆高温腐熟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设施作物,2013,硕士.
[30]李新娜.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2013,硕士.
[31]方林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社会学,2013,硕士.
[32]Md.SaifulIslam.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Strategy of H&M[D].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33]李梦冰.S医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工商管理,2012,硕士.
[34]骆毅.组合导向固阀塔板在发泡体系中的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14,硕士.
[35]江博彦.基于B/S架构的配电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36]胡仰曾.一般信息结构下的Robust控制器[J].自动化学报,1991,03:288-295+383.
[37]赖朝晖.机动车驾驶员交通法规智能化模拟考试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光学工程,2003,硕士.
[38]张阿卜.基于T-S模糊模型的复杂系统的灵敏度分析[J].控制与决策,2006,03:293-296.
[39]陈瑶.信息流优化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情报学,2004,硕士.
[40]赵琳.卫星导航系统测距码评价标准研究与短码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41]黄爱平.广西家法族规概论[D].湘潭大学,法律,2003,硕士.
[42]谢雪婷.基于GPS/GSM的老人儿童定位监护系统的软件设计[D].苏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3]赵丽丽.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microRNA表达谱变化及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预防兽医学,2013,硕士.
[44]李聪聪.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功能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45]陶蕾.CuCr_(1-x)Mg_xO_2(x=0-0.075)薄膜光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物理,2013,硕士.
[46]谢晓锋,张文俊,张国瑞,杨之廉.差异演化的实验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4,01:49-52+56.
[47]黄雅婷.纺织品纳米技术机遇与潜在风险[J].印染,2011,07:51-52.
[48]袁孝达.大型企业ERP项目实施方案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管理,2013,硕士.
[49]周富明.攀钢供配电系统电力谐波分析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控制工程,2003,硕士.
[50]吕志海.不同种源白花泡桐幼林期生长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2013,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