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

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23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2333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罗宾·沃霍尔与苏珊·兰瑟率先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及批评实践中,她们被公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1986年苏珊·兰瑟发表具有宣言意义的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正式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个术语,同时论证了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同年,罗宾·沃霍尔发表文章《走向一个真诚叙事者的理论:盖斯凯尔、斯托夫人和艾略特的真诚干预》及《诗学和劝导:<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利用叙事学的“叙事话语干预”理论分析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她们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相关理论的构建和应用,切实推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沃霍尔把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为三个时期:女性形象想象时期、倡导“女性写作”时期、后现代女性主义时期,这三个时期又分别以批判男作家笔下天使/魔鬼式女人的刻板形象、寻求女作家独特的书写模式、消解性别身份为批评实践重点。学界始终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存在争议,主要反对她们性别意识形态先行的批评方式,还有把男、女作家分为两个阵营、抑男扬女的做法。另外,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界出现以多元消解性别身份的趋势,又直接危及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存在的合法性。所有的学术、理论研究最终都是针对某些问题,也是为了回答或解决某些问题而出现。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对前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弊病进行总结、反思,力图解除其目前的瓶颈状态,并推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以关注女性群体、回归文学领域、寻求客观分析的主张,承续并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意识立场与叙事学方法的结合是沃霍尔理论基本支点,女性主义叙事学阅读理论,叙事形式的性别内涵,叙事文本对性别文化观念的传播,性别研究新术语“女人气”,还有叙事新媒介研究等内容,共同组成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关于阅读活动及相关理论,沃霍尔着重研究叙事形式对读者阅读活动、性别气质的影响,她以“差异的幽灵”①称谓前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抗拒的读者”的阅读方法,虽然肯定“抗拒的读者”式阅读实践有助于突破女性形象的刻板模式,但更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与文学形式具有直接、重要关系。通过对她自己以及对他人阅读活动中的体验统计、分析,沃霍尔证明特定的叙事形式将制约读者接受效果,读者的接受反应也将影响创作者对叙事形式的选择。另外,阅读活动不仅仅影响到读者心理、情绪,更会对读者的身体起到塑型作用,促使读者言行举止都折射社会性别文化特质。文本的叙事形式会引导并制约读者阅读行为,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对读者的性别意识施加影响。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者面对文学文本时,必须着重分析叙事形式,才能把握文学交流活动中性别意识传递的过程和特点。叙事形式不仅影响读者接受,更能传递出具体历史语境中叙事者的主观意图及性别气质,传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寻找被埋没的女作家、作品然后加以颂扬,或着力打造属于女性的语言体系,但是,作为读者包括研究者在内,能接触到的主要是叙事文本,如果脱离文本而对作者进行社会历史学的研究、评论容易导致主观演绎的结论。她看到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女性写作”研究的实用价值,极力主张以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回到文学形式,借助叙事学客观的研究态度、形式分析术语进行文本的细读及探讨。沃霍尔指出文学领域不存在跨时代、跨地域、单一的“女性写作”,但每个时期、每个地域总是存在着符合当时特定语境的“女性写作”模式,她放弃对叙事作品中女性形象、故事以及女性身份等问题的概括和评价,着力对男、女作家文本中的叙事话语特点进行归纳。沃霍尔罗列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叙事干预现象,通过分析具体文本后发现男女作家在叙事干预形式方面具有不同倚重,由此证明男、女作家在特定文化情境中对叙事话语使用方式具有差异性,进而证明叙事话语形式的差异源自男、女两性作家介入社会现实观念不同,沃霍尔的叙事干预理论不但综合了萨特“文学介入”理论以及叙事学中叙事话语干预理论,更进行了具有女性主义特色的借鉴和修正。在详细分析男、女两性作家叙事话语形式方面差异性,并结合社会历史文化阐释差异根源之后,沃霍尔又聚焦于叙事者在叙述情节时的策略,分析这种策略差异的性别内涵。沃霍尔利用普林斯的“不可叙述事件”理论雏形,提出“未叙述事件”理论,对应于不同“未叙述”原因及表现,划分出不必叙述、不能叙述、不应叙述、不愿叙述四种“未叙述事件”类型。沃霍尔指出男、女作家在叙事过程中,用不同策略和方式处理情节,是因为他们对特定时期社会性别文化规约的认知不同。女作家写作过程中既要回避社会文化的审查,又要实现文学的社会道德价值,常常会利用叙事话语与情节之间张力来突破性别文化约束,这构成了女作家叙事形式的重要特点,也是女作家具有文学形式自觉性的重要证明。沃霍尔通过纵向比较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20世纪漫画式自传以及影视文本中的“未叙述事件”,寻找言语叙事与图画叙事、影像叙事之间叙事形式的延续性和迁移性。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关于“女性写作”叙事研究三个纲领性方法论要素,即文本形式、性别气质、语境分析。所有女性主义研究最终都需要界定“性别”,沃霍尔试图改变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寻找一个新的词汇来重新描述性别,她提议以“女人气”为术语取代性、社会性别这两大术语,取消男人/女人的性别区分模式。所谓“女人气”是指那些具有女性气质的人们,无论男人、女人亦或是同性恋人群,只要在举止行为方面体现了性别文化中女性气质特点的都可以称之为“女人气”。“女人气”理论内涵具有反异性恋、反二元对立、反生理决定论的特性,更具有对性别多元差异的包容性。针对哭泣、感伤主义叙事长久以来被贬低为“女人气”的、人性脆弱的现象,沃霍尔分析感伤主义文学文本和肥皂剧文本,总结了7种诱发哭泣的叙事技巧,证明并非只有感伤癖的人或者是女人才会哭泣,哭泣是由特定叙事技巧和叙事形式诱发的结果,沃霍尔以此反驳传统文化把哭泣、感伤主义叙事视作低等的、感伤癖的偏见。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相关理论及批评实践,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性别意识的艺术传递性找到线索,具有以下几个突出价值:(1)确立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回到文学形式的研究边界,倡导以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法进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助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摆脱主观化倾向;(2)叙事形式的研究对象从语言扩展到影像、图画小说、漫画式自传等,具有理论的创新和应用性;(3)反思性别研究历程,不仅批判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批判异性恋社会结构的所谓“真理性”,在自由的基础上提出宽容的性别气质多元化;(4)在理论上、实践中切实促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叙事学理论的联姻。2002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以“新叙事学理论译丛”的形式翻译并出版系列叙事学理论著作,其中代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作品是《虚构的权威》。《虚构的权威》是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之一苏珊·兰瑟的代表作,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关于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认知较集中,更多来自这本书,但是对沃霍尔的理论主张及著作了解则相对较少。应该说,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兰瑟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两架马车,二者理论主张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兰瑟和沃霍尔都赞同女性主义性别立场与叙事学理论的结合,都是有选择地借鉴、修正叙事学方法、理论,也都以宽容的姿态对待同性恋群体。但是对女性主义叙事学未来发展前景、理论流派定位,二者又各有主张,并且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叙事学理论、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兰瑟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是建立一种不同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叙事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强调女作家第一人称的权威性、叙事视点的性别意义;沃霍尔则坚持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本质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叙事学理论是基本工具,只具有方法论意义。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在借鉴经典叙事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向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从情节概括、主题阐释转向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分析;研究的文本从神话、民间故事发展到小说,包括了以语言和图像媒介为载体的所有叙事文本。沃霍尔对叙事学理论的利用是以对女作家、作品关注为核心的,既丰富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视角,也为叙事学理论增加了更为丰富的性别语境意义,如果忽视沃霍尔理论的存在及特点,那么对于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介绍和应用也将是不完整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开始进入总结以及重构的阶段,“性别诗学”成为当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既有影响力、又有争论性的理论设想。对沃尔霍女性主义叙事学思想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明晰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基本脉络、内部差异性及发展趋势,可以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叙事研究提供丰富理论储备,更可为“性别诗学”建构过程中关于性别、诗学等内涵的理解给予一定启示,促成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在交流中互为镜鉴、共同发展。理论的建构总是需要实践的支撑,争论的炽烈预示发展的空间,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的完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推进依然需要不断地探索,都还远未达到理论的巅峰或需要盖棺定论的时刻,坚持理解中有辨析、借鉴中有取舍、肯定中有反思的理念,才能对相关理论进行辩证、客观的审视和探讨。
【作者】孙桂芝;
【导师】谭好哲;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文艺学,2014,博士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写作;叙事干预;未叙述事件;女人气;

【参考文献】
[1]褚惠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4,博士.
[2]孙树荣.沪深300指数期货动态保证金设定研究及效率评估[D].复旦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3]何国俊.浚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4,硕士.
[4]姜蕾.《儒林外史》所体现的江淮方言语法和词汇现象[D].苏州大学,现代汉语,2003,硕士.
[5]高乐.对中日拒绝表现的考察[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6]罗珉,何长见.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与治理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6,05:87-95.
[7]王珂娜.韩愈道统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政治学理论,2014,硕士.
[8]郑耀.违章停车取证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14,硕士.
[9]陶文晴.略论图书馆文献资料数字化的总体设计[J].高等建筑教育,2014,04:180-183.
[10]郑怡麟.抗人降钙素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传感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11]华回春.曲线曲面分形逼近模型及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数学,2004,硕士.
[12]陈鹏.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制革废水的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13]钟蔚雯.电影微博营销的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传播学,2014,硕士.
[14]曹宇.SAR图像变化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2,硕士.
[15]苗德成,胥少卿,路建伟.一体化联合防空分布式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构想[J].国防科技,2004,12:21-24.
[16]侯俊先.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性能的研究与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3.
[17]侯东杰.块循环矩阵的推广[D].宁波大学,应用数学,2014,硕士.
[18]翁之浩,刘东,柳劲松,黄玉辉,陆融,周识远.基于并行计算的馈线自动化仿真测试环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7:43-46+51.
[19]王猛.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2013,硕士.
[20]张立康.同种异体单、双层骨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2014,硕士.
[21]石丽.聚氨酯/无机氧化物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氧氮渗透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
[22]张潮.XG958装载机前后车架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23]王宇宁.我国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4]张欣.自动呼吸—滴定测量系统开发及其在监测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0.
[25]姜涛.小麦酒精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市政工程,2012,硕士.
[26]姜勇.基于RFID的部队战备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7]朱殿华.复杂产品多学科优化方案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8]彭鹏.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现途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9]庄海.siRNA干扰HB_X基因对HepG2.2.15细胞迁移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30]林志新.大学生网购决策的信息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行政管理,2014,硕士.
[31]童佳节.初中英语教学的“支架”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32]王雪峰.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项目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33]胡大春.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中参与硫循环相关细菌多样性初探[D].西北大学,微生物学,2013,硕士.
[34]支运波.发现文化:淮河花鼓的景观与理解[D].复旦大学,文艺学,2013,博士.
[35]李应君.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36]张强,艾常春,刘洋,胡意,张睿,田琦峰.四氧化三钴负极材料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4,03:67-70.
[37]邱少男.静脉产业园建设评价方法和环境效果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2012,硕士.
[38]郭抗抗.貉源犬瘟热病毒分离鉴定及其H、F基因序列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39]谢泽君.南通地区厚皮甜瓜塑料大棚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推广,2011,硕士.
[40]杨光.情绪刺激和语义刺激的内隐序列学习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2014,硕士.
[41]陈洪.搭建设计框架为用户创造参与空间[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2013,硕士.
[42]连梓伊.棉花中一个编码P-type ATPase基因的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2013,硕士.
[43]赵新龙,谭永红,赵彤.对迟滞三明治系统基于Duhem算子的自适应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7,10:1134-1138.
[44]刘坤坤.间充质干细胞与汗腺细胞融合实现汗腺再生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2014,硕士.
[45]刘俊朋.氨基葡萄糖拟肽类衍生物的合成[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2013,硕士.
[46]汤晓菲.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2014,硕士.
[47]贺泳华.基于广义戴维南等值的改进连续潮流与PV曲线求取[D].湖南大学,电气工程,2011,硕士.
[48]戚一岚.英语写作中电子邮件键友活动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4,硕士.
[49]叶伟强.琯溪蜜柚果脯加工及产业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2012,硕士.
[50]欧庆贤.要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基本问题——试论爆炸激发的可控性[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4,06:1-8.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