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传统的接续与现代性的生发

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传统的接续与现代性的生发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26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209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但百多年来中国追求现代化的一个副产品却是乡村社会的不断衰败,这就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因为始终得不到来自乡村的正面支持而跌宕曲折,进展缓慢。显然,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瓶颈。本文以当代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新视野为基础,通过对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这一个案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与现代性接续的可能与路径问题,以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拓展我们当下乡村社会治理与建设的思路。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成功人类文明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化形式,但在这些个性化差异的表象下,又体现出诸多成功文明的共性内涵,现代性的生发是以这些共性内涵的保存而不是毁坏作为前提的。现代化理论前沿的最新发展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已不再支持将传统与现代两相对立的观点。因此,一个文明追随时代变化所必须作出的调整需要考虑到人类文明作为复杂大系统所具有的“类有机性”,要避免以“推倒重来”的方式对文明赖以存身根基的伤害。英租威海卫乡村社会治理作为一个从传统中生出现代性的个案,虽然不具普遍性,但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方法论上的启示:只有在传统文明延续与逐步“扩展”的基础上,延续了百多年的社会转型困局才有真正突破的可能。本文在结构布局上除了绪论外,还包括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涉及对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的认定问题。目的是澄清思想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诸多误解,彰显传统中国有着较为成功的乡村社会自治。在这章中,我们首先对传统中国乡村治理模式上的两种观点,即行政强控制说与“自治缺位说”,作出分析与批判。指出行政强控制说尽管能找到一些具体的史料支撑,但总体而言是在“东方专制主义”范式和受近现代以来一再强化的反传统思潮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片面因而也不成立的观点;而自治缺位说以西方的社会自治形式为评判标准,进而否认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存在自治的做法,不仅有着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而且也完全无视乡村社会自治本就具有的丰富的“地方特色”。在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质疑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在常态下是自治的,而至尊的一统王权、至圣的儒学道统、小政府、轻徭薄赋的治道原则与乡村的社会文化网络是乡村自治得以运作的宏观社会治理结构背景。因此,中国传统乡村社会自治模式并不是在国家无力控制的前提下形成的,相反是国家、民间社会力量与儒学治理原则三者经长期互动博弈而产生的、带有“共生互利”特点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它经受住历史长时段考验而被优选出来是不奇怪的。可以说,在这一治理模式身上体现有一切成功人类文明所具备的共性。本章最后以19世纪清王朝的华北乡村治理为例,从具象层面对传统国家政权的控制机制、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互动以及乡村社会的自治这三个方面的互动运作作了个案性介绍。本文第二章是对清末民国时期的现代化急行军运动及其导致的传统乡村自治模式破坏的考察,旨在指出以富国强兵、全方位制度革命为特征的现代化努力对传统的乡村自治造成的戕害。本章首先考察了现代化急行军运动兴起的主客观原因,指出这一运动的形成有着诸多客观诸要素的支持,因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但现代化急行军中诸多重大决策的背后,又有着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对世界和对现代化与传统间关系的认识这些主观性因素在起作用。在欧洲太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解读的影响下,我们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绝对对立面,由此尽可能摆脱乃至全面摧毁自身的传统就成了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正是在这样的解读视角下,我们废科举、办新学,师法西方开展“地方自治运动”,但却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对传统乡村自治的破坏。废科举、办新学导致了乡村社会文化上的沙漠化、城乡二元对立格局的发轫、乡土精英的持续大规模外流和乡村“现场治理者”的匮乏,由此使得乡村的地位日益边缘化;地方自治运动破坏了传统乡村社会基层的官、绅、民权力结构,使得绅权日益正式化、体制化,乡绅丧失了传统的在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缓冲功能与中介作用,却没有代之以新的乡村社会力量来发挥这种作用,从而为国家权力的日益下沉并对乡村社会实行强控制打开了巨大的缺口,而伴随着包括地方自治运动在内的“新政繁兴”和自治机构的日益增多及其“官方化”,不仅增加了民众的税收负担,而且挤压蚕食了乡村社会的自治空间。第三章主要是对英租时期威海卫乡村治理模式的内涵、特点与效果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出英国人是如何在接续中国传统乡村治理资源的基础上成功实现对威海卫乡村的治理的。从1898到1930年,在英国人殖民威海卫的32年间,威英政府以接手并利用威海卫乡村社会既有的治理资源为基础,在中英治理文化的碰撞中不断调适、改革,确立起了有限政府下发挥乡土精英主导作用的自治模式,其内涵包括:在村董制的基础上创建总董制,理顺了乡村社会的权力架构,规范了权力的运作;在乡村社会的纠纷处理方面,以儒家伦理的教化和既有的村规民约的约束为基础,辅之以英国人设立的地方法庭,并通过公告告示或法律法规对一些易引发争端的村规民约进行了明晰化和规范化;在治安维持领域,主要是利用传统的秩序维持手段并动员民间力量自组织和自卫,同时辅以政府新设置的英式警察的作用;在卫生防疫领域,运用诸多宣传和鼓励手段,以加强乡村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加强对私人行医的规范管理,并对防疫工作重点预防、重点治理。除此之外,在经济发展和其他领域,政府基本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针,不强行改变小农经济的现状,不推行西式的教育模式,不干涉既有的私塾教育及其内容,尊重威海卫乡土社会的民风习俗,呵护民众的信念信仰与意义世界,反对西方传教士强行让民众皈依上帝的传教行为,也反对发生在威海卫境内的中国人毁庙兴学的反传统运动。在这样的治理理路和措施下,威英政府的统治大体上获得了乡村民众的接受和认可,实现了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了民间社会的横向发展与“社会资本”的积累,促进了威海卫乡土社会现代性的成长。第四章是对威海卫乡村治理模式建构中积极互动的诸要素的分析,旨在表明英租威海卫成功治理是诸多主客观要素聚合、互动的结果,其中,传统乡村社会所具有的本土文化资源是基础,治理者的思路、经验与敬业精神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说来,这一建构是以接续传统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成功做法为特征,包括注重对民众信念信仰世界的培育和以此为基础的教化,尊重乡村社会中长期演变而来的礼俗和习惯法,发挥以乡土精英在乡村小共同体的建设和乡村社会文化网络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英国人对传统与经验的重视、相对成熟的治理理念及其殖民地治理方略也不可或缺。而两任行政长官,骆克哈特和庄士敦,在这一治理中所体现出来的治理艺术与敬业精神更值得一提,他们都是遍读经史子集、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国文化同化的学者型官员,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叹服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本土性资源作了最大限度的运用与“扩展”,从而成功达成了威海卫乡村社会在低成本高效率自治基础上向现代化的迈进。第五章是从理论上对英租威海卫乡村社会治理这一个案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作出的认证与阐发。其要旨在于表明,将英租威海卫作为从传统中生发出现代性的个案来分析,既有其可能性、现实性,也有着前沿性的理论及世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体现的思路、艺术与着力点所在。在本章中,首先对将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个案作为我们今天的对话文本的可能性作出说明。接着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对于英国现代化生成问题研究上的颠覆性突破,阐明现代性的生发在英国是在传统中逐渐“扩展”出来的,而不是像人们原来认为的,是在与传统告别与决裂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背弃传统世界的结果一定会制造出文明社会的全面倒退,丧失任何生发出现代性的可能。最后对英租威海卫乡村社会治理经验作了理论的归纳与总结,指出了它对于我们今天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作者】刘琼;
【导师】张铭;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政治学理论,2014,博士
【关键词】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传统;现代化;现代性;

【参考文献】
[1]徐正光,孙昌平.基于区间T-S模糊模型的运动模式预测[J].控制与决策,2012,11:1699-1705+1710.
[2]王丽娇.外向型家族企业独生女继承权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D].兰州商学院,国际商务,2014,硕士.
[3]杨琪.文气说理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2,硕士.
[4]丁子和.沿海地区产业需求关联性比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2012,硕士.
[5]滕文艳.S高新技术公司基于EVA的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会计(专业学位),2013,硕士.
[6]李兆超.地下管道屈曲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岩土工程,2012,硕士.
[7]闫林花.论我国核应急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2,硕士.
[8]王素宁.爆破振动作用下露天矿边坡损伤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岩土工程,2012,硕士.
[9]史荧中,王士同,王骏,邓赵红.基于最小包含球的非静态大数据集的快速分类算法[J].控制与决策,2013,07:1065-1072.
[10]王莉.关联理论视角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11]张莉莉.电化学聚合薄膜生长过程的凝聚态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14,硕士.
[12]朱创录.基于ZigBee网络的渭南智慧农业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9:39-43.
[13]王成山,马力,王守相.基于双PWM换流器的微型燃气轮机系统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01:56-60.
[14]梁美珊.客观语言提示对中学生记忆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2004,硕士.
[15]程燕.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D].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硕士.
[16]杨瑜瑞.榆林卫城南城墙加固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3,硕士.
[17]赵明清,蒋昌俊,陶树平.基于等价相异度矩阵的聚类[J].计算机科学,2004,07:183-184.
[18]耿强,王勇,仲琦,李泉.新市场环境下的结算系统建设[J].电信科学,2004,02:56-60.
[19]苏畅.论大学的教学自由及其限度[D].淮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2014,硕士.
[20]班彦萍.硅基光电化学过氧化氢传感电极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1]刘海燕.甘肃旅游商品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2013,硕士.
[22]宋燕.李如圭《仪礼集释》研究[D].郑州大学,历史文献学,2013,博士.
[23]肖云鹏.子空间高斯混合模型在中文语音识别系统中的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4]贺忠华.重动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12,硕士.
[25]黄强.对成都市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调整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2003,硕士.
[26]李彦娅,何植民.公共政策治理中的政策规避现象研究——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例[J].长白学刊,2014,01:58-62.
[27]倪芳.邓小平理论的文本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28]章敏.HepG2细胞中SelS基因沉默对内质网硒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及脱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无机化学,2013,硕士.
[29]李胜光.具有脉冲控制的蓝藻治理模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应用数学,2013,硕士.
[30]章少颖.穴位埋线法治疗气血两虚型不寐症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31]强文瑶.保险消费合同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民商法,2013,硕士.
[32]荣曼.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簇毛麦小片段易位系的改良[D].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2013,硕士.
[33]张书敬.向列液晶锚定能的微观理论——锚定能新公式及其在弱锚定扭曲向列液晶盒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理论物理,2004,硕士.
[34]鲁陶.行业动态[J].山东陶瓷,2015,01:6+29-32+40.
[35]孙永娟.“撤村并社”中政府与农民组织的协同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行政管理,2012,硕士.
[36]李存华,孙志挥,陈耿.基于网格上近似的大规模数据集离群点检测算法GROUT[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09:134-136.
[37]杨洋.人工湿地去除污染河水有机物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市政工程,2013,硕士.
[38]王卡停.柔性制造系统的Petri网物流仿真[D].浙江大学,2001.
[39]刘靖.汉译难点及解决对策[D].黑龙江大学,翻译,2013,硕士.
[40]卞叶.论法律类型及其类型思维[D].苏州大学,法学理论,2013,硕士.
[41]郭月.《2050年》—毕业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学位),2014,硕士.
[42]王剑楠.仿生多功能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3]李榕.席麻湾—白于山地区延9油层组有利目标区评价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2012,硕士.
[44]王娟.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体验式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5]余康.章太炎的“明史”撰述新探[D].华中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2014,硕士.
[46]王宗胜,梁朝晖.批发和零售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21:144-146.
[47]赖祥翔.基于VA概率分布的电动汽车能耗实时计算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2013,硕士.
[48]方娟娟.基于顾客导向的货运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4,硕士.
[49]刘伟光.肾母细胞瘤动脉栓塞化疗及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儿科学,2004,硕士.
[50]毛文菊.旋刀式烟苗剪叶机的运动分析及模拟仿真[D].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