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和“经典重构”策略研究
【摘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加拿大女作家,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文学评论、儿童文学、电视剧本等各种文体,收获加拿大本土和国际众多文学奖项,有“加拿大文学女皇”、“加拿大文化代言人”之称。纵观阿特伍德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作品充满了大量的希腊神话、西方童话、圣经故事、文学经典等“前文本”,论者把这一创作特色定义为“经典重构”。本论文将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结合经典论争的讨论,考察阿特伍德作品主题与“经典重构”之间的关系,旨在说明阿特伍德以“经典重构”的叙事策略成功地表达了“生存”的主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兴起,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文学经典重构的潮流。20世纪后期这些文艺理论的共同核心是对传统的反叛、对权威的颠覆。在此背景下,作为承载了权威、典范、永恒等品质的文学经典,成为被审视、被质疑的对象,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经典问题的讨论。从考察“经典化”的过程出发,人们认识到经典的形成不完全是根据其美学价值而确定的客观事物,而是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合力建构的结果。通过考察传统西方文学经典,人们发现入选的都是欧洲的、白人的、男性的和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家作品,即作者的种族、阶级、性别身份决定了经典之列的被包含或被排除。因此所谓经典其实是权力等外因操控与建构的结果,带有种族歧视、男权中心、帝国主义色彩,并对少数族裔、女性、劳动阶层的边缘化过程起到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经典成为社会权力合法化的合谋。可见,在多元化的背景下,作为文化表征的文学经典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成了带有“政治”色彩的权力争夺场。阿特伍德自称是一个“政治”作家,她的“政治性”是一种权力意识,本质上是对边缘与中心位置重新排列的兴趣。阿特伍德“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是作品传达的“生存”主题。“生存”在阿特伍德的文学世界里具有多重内涵,具体来说,即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艰难生存、加拿大民族在英国和美国双重帝国主义阴影下的尴尬生存、人类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里前景堪忧的生存。概括来讲,就是女性生存、民族生存、人类生存。女性、加拿大民族、大自然在传统的男性/女性、英、美/加拿大、人类/大自然二元对立模式中,显然处于边缘、下层的位置。重构“中心”、“权威”代表的文学经典,为实现阿特伍德寻求的边缘事物到中心从而实现“生存”的目标提供了绝佳的契合点。通过重构文学经典,阿特伍德修正了男权中心下的女性神话,把女性从“神”的位置上解救下来还原其作为独立的人的真实面目;改变了英美帝国中心下的“附庸”加拿大民族形象,以文学想象构建独立的加拿大民族身份;批判了人类中心思想下人类对自然的践踏,对身处生态危机中的人类发出预警。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分两节展开论述。第一节首先从阿特伍德作品中大量存在的文学经典“前文本”入手,梳理了“经典重构”、阿特伍德的“政治性”与“生存”主题的关系,进而指出“经典重构”是阿特伍德传达“生存”主题的叙事策略,即通过重构历史上的文学经典,质疑经典背后的权力关系,让处于边缘的女性、加拿大民族、自然借文学形式得以发声。需要指出的是,阿特伍德的“经典重构”不是对文学经典的颠覆与消解,而是对文学资源选择性地再利用。第二节是文献综述,首先梳理了国内外阿特伍德的研究现状,进而指出本文的研究切入点和研究目标:从阿特伍德“经典重构”的叙事表层入手,深挖“生存”主题的表达。第一章分三节阐述了关于“经典”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典”辨析。通过辨析中外“经典”概念的词源及其演变,指出经典背后隐藏的权力因素。第二个问题是“经典论争”。围绕“经典化”问题形成了“捍卫经典派”和“拓宽经典派”两大阵营。“捍卫经典派”以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为代表,坚持认为经典本身具有的审美品质是构成经典的本质要素。“拓宽经典派”认为经典是被建构起来的,主张打破欧洲中心主义、男权中心主义的传统精英标准,拓宽经典,纳入更多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及作品。第三个问题是“经典重构”。通过对重写、改写、重述、反写、重构几个相近概念的辨析,指出阿特伍德经典重构的后现代语境意义。第二章题为“女性神话的重述”,探讨了阿特伍德通过‘经典重构”对女性生存主题的表达。该章首先指出女性在传统文学经典中是以要么“天使”要么“女妖”的两极化形象而存在的,表明女性只是男性以自我存在为参照建构出来的“神话”,本质上反映了女性无言的生存处境。阿特伍德通过赋予文学经典中的女性以话语权,颠覆了男性建构的“女性神话”,展现了女性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类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章从女性与男性、女性与自我、女性与母亲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全面分析了阿特伍德笔下所呈现的女性世界的丰富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文学经典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单一性。第一节“女性与男性”论述了异性关系中女性的生存处境,分两小节分别从“语言”和“身体”的角度分析男性对女性的压制以及女性的反抗。第二节“女性与自我”与第三节“女性与母亲”探讨了同性关系中女性的生存处境,论述了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对女性身份的抗拒与认同。第三章题为“民族史诗的重唱”,探讨了阿特伍德通过“经典重构”对民族生存主题的表达。本章首先指出“史诗”这一古老文学体裁对民族身份建构的意义,同时通过分析加拿大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状况造成的民族身份的尴尬处境,指出阿特伍德通过文学建构民族身份的努力就是为加拿大谱写“民族史诗”。本章分两节从两个角度分析阿特伍德为寻求加拿大民族生存采取的策略。策略一:召唤“幽灵”,阿特伍德通过梳理本国文学经典、寻找本国文化祖先,树立加拿大的文化自信,从而建构独立的加拿大民族身份。策略一对抗的是宗主国——英国对加拿大身份建构的影响,阿特伍德通过写作代表加拿大民族文学的评论专著、塑造苏珊娜·穆迪为加拿大人原型、追认加拿大土著居民为祖先,表明加拿大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根基,力图解决加拿大民族的“异乡人”之感。策略二:心灵“去魅”,阿特伍德通过构建施害(美国)/受害(加拿大)模式,塑造“施害者”的美国形象,对这一帝国中心进行“反写”。“美国人”在阿特伍德笔下已成为一个特殊名词,它与国别的关系不大,而是具有破坏力、征服欲和善于使用现代工具的一类人(尤其是男性)的代称。需要指出的是,阿特伍德塑造反面的美国人形象,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而是体现了她对加拿大社会现实乃至人类整个文明进程的反思。第四章题为“创世纪的再创”,探讨了阿特伍德通过“经典重构”对人类生存主题的表达。本章首先指出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支配下,人类片面强调对自然的权力,而忽视了对自然应负有的责任和义务,生态系统的平衡被严重破坏,人类面临严峻的生存前景。阿特伍德通过戏拟的一系列“恶托邦”小说,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创世纪”故事,把人类毁灭的图景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以期对现代人类生活方式起到预警作用,提醒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本章分三节重点分析了《使女的故事》、《羚羊与秧鸡》、《洪疫之年》、《债与偿》四个文本,探讨阿特伍德对人类生存不同角度的思考。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提升。为弱势事物“寻找位置”是贯穿阿特伍德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女性、加拿大与自然在传统男性/女性、英、美/加拿大、人类/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中均处在弱势的位置上。如何让这些处于弱势、边缘位置的事物获得应有的位置,阿特伍德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即通过对文学经典的重构,把非主流事物带到中心,目的并非取代而是获得和谐平等的地位。阿特伍德通过重构文学经典,让非中心的女性、加拿大和自然得以“幸存”,也获得了“生存”应有的尊严。
【作者】张传霞;
【导师】仵从巨;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4,博士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经典重构;
【参考文献】
[1]黄岚.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现实启示研究[D].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4,硕士.
[2]雷应传.语言形式与认知:英语平行结构风格性的关联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4,硕士.
[3]陆英.铁通本地网集中网管系统的建设[J].铁道通信信号.2003(06)
[4]涂小兰.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教育,2003,硕士.
[5]赵建建.TIPS联合脐血干细胞移植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山东大学,内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6]张庆华.齿轮标准讲座(1)[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2(04)
[7]孙娇娇.花生油脂代谢关键基因在酵母和聚球藻中表达及功能验证[D].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学,2014,硕士.
[8]罗皓斐.纸币清分机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
[9]季涛.基于虚拟机的云计算可信安全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10]马荣荣.英谚汉译中的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D].南京农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1,硕士.
[11]刘文惠.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公司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12]景浩.微博传播与互动的社会效应[D].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2014,硕士.
[13]程金箴,李光文.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现状与展望[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01:1-9+126.
[14]白杨.“80后”大学生群体的评价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011,硕士.
[15]马欣.北京市(11-15岁)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2013,硕士.
[16]汤逸飞,阮川芬,应晨,章华伟.白及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19:2864-2872.
[17]张建友,郐鹏,茹巧美,丁玉庭.热处理对猪骨高汤品质变化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03:143-146.
[18]南张军.论离婚时夫妻无形财产分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法律,2014,硕士.
[19]时齐琪.希曼诺夫斯基玛祖卡Op.50的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钢琴表演艺术与教学,2013,硕士.
[20]李谷月.FSH诱导体外培养的天祝白牦牛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及其对调控基因Fas/FasLmRNA表达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2013,硕士.
[21]邹磊.日粮不同钙水平对仔猪钙代谢及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14,硕士.
[22]戴青原.内脏脂肪素对氧化应激HUVECs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外科学,2014,博士.
[23]廖娟,张艳华,叶小舟,廖飞,刘北忠.氧化石墨烯纳米粒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光谱实验室,2013,05:2235-2241.
[24]张玉巧.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2,硕士.
[25]邹丽芸.绘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意识提升的应用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2012,硕士.
[26]张裕翔.超多类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27]陈博.视频对象分割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硕士.
[28]金莹.高速公路护栏端头碰撞能量衰减装置性能模拟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2014,博士.
[29]蒋校鹏.基于变速喂给的转杯纺半自动接头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30]朱超.SPEEK/PVA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污染物消除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2014,硕士.
[31]齐伟.宿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2014,硕士.
[32]杨荣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33]李建慧,刘树才,焦险峰,姜志海,胡祥云.地—井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03:556-564+8.
[34]任雯雯.中国本土时尚文化传播营销研究[D].西北大学,新闻学,2013,硕士.
[35]韩克鑫,黄镇宇,王智化,周俊虎.准东煤灰渣烧结熔融过程中钠基化合物作用机理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01:22-26.
[36]罗贤文,魏瑞丽,李晓霞.盐酸克伦特罗的电化学行为及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研究[J].化学试剂,2013,03:213-217.
[37]李敬民,唐广波,刘正东,王顺兴,李烈军,毛新平.灰色关联分析在CSP热连轧组织性能预报系统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7,04:18-22.
[38]胡燕.《权力与选择: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学位),2014,硕士.
[39]姜培刚,姜偕富,李春文,徐文立.基于LMI方法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H_∞鲁棒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4,01:17-21+26.
[40]刘雪莲.外资保险企业对中国雇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2.
[41]高薇.农田污水中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及去除方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分析化学,2013,硕士.
[42]高荃.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途径研究[D].南昌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43]唐珊珊.A Probe into Chinese-english Sight Translation Techniques for Three Typical Chinese Sentence Patterns[D].西安外国语大学,MTI翻译,2014,硕士.
[44]傅彦夫.Animation:The Whole Story(第三部分)汉译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学位),2014,硕士.
[45]王鹏.苏藩主任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和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眼科,2011,硕士.
[46]高敏.LED显示屏发展综述[J].电子制作,2015,16:107.
[47]危敏.参加新农合农户的受益水平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3,硕士.
[48]李彦.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及参数辨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2013,硕士.
[49]李明娜.绒山羊KAP13.1和KAP13.3基因的遗传变异及经济性状相关性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13,硕士.
[50]杨华博.钼钛氧化物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化工,2013,硕士.
- 下一篇: 微囊化卵巢细胞的雌二醇和孕酮释放研究
- 上一篇: 资本项目开放度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