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
第一章“文成公主”历史典故简要概括
公元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势力强大威胁大唐,唐太宗为安抚吐番,遂用和亲的方式选取知书达理的宗室女李雁儿,赐名为文成公主嫁与吐番以换取两国长久的和睦亲善。
16岁的文成公主出落清秀、端庄大方,得知唐太宗以联姻方式处理两国外交,遂主动请缨嫁与松赞干布。在出嫁之前,于调适进藏的高原气候的同时,她曾五次智战吐番求婚使臣禄东赞,而禄东赞均巧妙机智的解答成功,这段历史也成为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流的经典瞬间而被广为流传。
文成公主于唐贞观十五年在唐送亲使李道宗和吐番迎亲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吐番。随亲队伍非常庞大,据《吐番王朝世袭明鉴》等古书的记载,唐太宗赐予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摩尼佛像、金玉书橱、各式珍宝、书卷、各种金玉首饰还有各种食物、锦被等。此外还有许多医疗论著和器械以及谷物种子等。随亲的队伍中有文士乐师农技人员等等。这些丰富的物产和人才为吐番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文成公主入藏的几十年中,她教习藏民耕种和纺织技术,随亲的乐师们也带来了大唐的音乐,把大唐的文化和艺术传入吐番。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手工业和农业在吐番发展繁盛起来,同时,随亲带来的诗书医典等和历法之类的典籍,使大唐文化传入相对落后的吐番,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善了吐番的吏治和法律,同时也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的和亲是历史上历届和亲的典范,她不仅巩固了大唐的边防,为大唐和吐番人民均带来了和平,而且流入吐番的大唐文化和技术更是拉动了落后的吐番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文成公主去世后,藏族人民非常悲痛,修建许多寺庙和雕像来纪念她。至今,在拉萨仍然保留着古时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修的塑像,至今已有1300多年。后人为纪念这一段佳话,纷纷作诗吟词,而印青作曲的这首《文成公主》也无疑是讲述经典的绝唱。
第二章《文成公主》的歌词内涵及曲作者的创作风格
一、《文成公主》的歌词内涵
《文成公主》的词作者为一级词作家张名河1。张名河先生作为《词刊》的编委而作有大量优秀作品歌词。他的主要创作有大型音乐剧《阿炳与茉莉花》的剧本,电视剧《雪花,是美丽的》剧本,诗集《爱的砂器》、《琴弦上的岁月》等,作词歌曲集《神的传说》、《爱的花地》以及为一些电影电视剧作词等等。他的词风朴素深情、既尽展历史文化又不乏与时代接轨。他是许多优秀声乐作品的词作者,这些著名的声乐作品如《美丽的心情》、《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朽的黄河》等等被许多歌唱家演唱并广为流传。
《文成公主》是张名河先生的又一首经典词作曲目。整首歌曲文风豪迈,带有凄美之情,整首歌词带有古诗的韵律,使人读时朗朗上口,生动的写意了文成公主为和平现身的伟大情怀,同时也表现出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歌词从前到后、从第一段到第二段递进式的描写了文成公主一路走来的经历,表面是在说从大唐走到吐番,实则寓意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三十年的人生旅程。张名河在这收曲目的词作中加入藏族特色素材,使曲目的文风在汉藏和亲的前提下,不但突出了文化的交流,更带有西藏古朴的民风色彩使得人物事件场景都贴近青藏高原这个故事的大背景。
歌词的前两句“身边是锦绣繁华,满目是青山如画。却为何总离别,风雪走天涯。”交代了文成公主和亲的发生,隐含了故事的起因。“朔风吹劲草,马蹄踏流沙。车前啊才晓月,车后又晚霞。”其中“吹”、“踏”两个动词的使用突出了大漠环境的恶劣,寓意了公主此行的艰辛。而“车前”、“车后”两个时间对应“晓月”、“晚霞”两个代表性的景物,表现的是不分昼夜的旅程,带有悲情色彩。首段过后,副歌的歌词部分进入曲目高潮。“喜马拉雅,为你献哈达,往日只觉乾坤重,今日方知情无价。”描写的是吐番人民欢迎公主的场面,表现吐番人民的热情和对公主的感激之情,也蕴含了文成公主内心情感的变化。曲目的最后一句写到“阿姐甲莎,从此高原是你家。”“阿姐甲莎”是藏语“汉族姐姐”的意思,此句描绘的是高原人民对文成公主的呼唤。在藏传佛教中,文成公主是绿度母的化身,在此,这一句歌词另带有文成公主被藏族人民尊崇的意思内涵在其中。
二、《文成公主》曲作者的创作风格
歌曲《文成公主》的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印青。印青老师曾担任总政歌舞团团长,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如《在灿烂阳光下》、《天路》等曾作为许多歌唱者和合唱团比赛的首选曲目而被广为传唱。印青老师的曲风以宏伟豪迈为大线条,同时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特点,寓细腻的柔情亲切于粗犷大气之中,两者相为互补又融汇贯通。他不仅仅擅长于主旋律明显的颂歌,同时又风格多变,如《在灿烂阳光下》舒展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副改革开放,祖国富强的崭新画面。又如《天路》中的清澈如天籁的意境使歌曲在叙事中带有强烈的抒情感。再如《西部放歌》的陕北信天游的特色,变化而贴近生活,朴实而不失大气。同时,印青也为许多歌唱家专门作曲,如他为谭晶写的《桃花谣》和《人间西湖》非常符合谭晶清秀灵动的气质,同时把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表现的惟妙惟肖。
此曲《文成公主》是印青创作的又一首于宏伟中见特别风格的歌曲,降A大调,速度流缓。歌曲音乐一出即带有古时仪仗队伍的气势,带有很强的故事性色彩,把听众一下拉入到遥远的大唐,似乎让人看到了迎面走来的和亲队伍。歌曲前奏响起大有大唐盛世音乐的恢弘风格,优婉流畅的旋律即在这雄伟的指引下缓缓而出。歌曲的首段有较强的叙事性,像是演唱者娓娓道来的一段故事。作曲家把中国歌曲惯用的起承转合线条拉长,并稍加改编,带有大漠远行的凄美之景,使整首歌曲的画面由近拉远,仿佛是和亲的队伍慢慢远行出视线。最后两句“才晓月”的旋律带有中国戏剧唱腔旋律元素,把古曲风格描绘的生动到位。首段音域保持在中音区,速度优缓,旋律流畅,曲风清透脱俗,让人耳目一新。见谱例1。
谱例1:
第三章《文成公主》的演唱分析和情感处理…………7
一、《文成公主》的演唱分析………………7
1、演唱者的音色…………..7
2、气息的稳定支撑…………..7
3、良好的母音归韵………………………8
二、《文成公主》演唱的情感处理……………9
第三章《文成公主》的演唱分析和情感处理
《文成公主》一曲虽旋律流畅动听却演唱难度较大,对演唱者的演唱功底要求较高。怎样使此曲的演唱能在声音平稳统一的情况下很好的把握感情处理,这需要每位演唱者细心体会并在歌唱技巧上努力提高。
一、《文成公主》的演唱分析
由于这首歌是中国新型创作型民族声乐作品,对于音域和音色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演唱时的技巧上需要超越传统民歌的演唱,塑造一种大气的新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依笔者拙见,在演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演唱者的音色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不断国际化创作,民族声乐学习者们的演唱越来越脱离传统民歌演唱时的尖的、扁的音色,而出现了瑰丽的带有美声色彩的大气风格的演唱音色。这种音色的演唱不仅能使高难度的新民族声乐作品在技巧上更容易突破,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便于走出国门,向世界吹奏中国风。
对于本首歌曲的演唱在音色上的选择依然要加入些圆润优美的美声音色特点。首先基于歌曲中很多的闭口音的演唱若用传统的小细嗓演唱必定是挤的卡的,不动听的。例如“朔风吹劲草”一句的“劲”字在此句的旋律中处于偏高的位置,同时又是闭口音,我们在王庆爽的演唱中,就不难发觉到,她把这个字的演唱巧妙的安排到了咽腔,加入了美声的音色,使声音听起来圆滑通透。其次新民族声乐作品的音域宽,一些高音的演唱若用传统民歌的演唱方法是很难突破的。因此在演唱时要把声音唱入咽腔,使声音在演唱时留有一定的空间,靠近美声唱法的圆润通透,但歌唱的高位置不改变。这样的声音是秀丽的,同时又是大气的,与此首歌曲风格相符。
结语
《文成公主》是一首典型的民族风格与中国古曲曲风相交织的创作型民族声乐作品。这首歌曲虽然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描写,却曲风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中国民族声乐界发展的新方向。在演唱时对演唱者的要求非常高。而作为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也要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的演唱技能,追求民族声乐作品的完美演绎,这不仅是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努力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略)

- 下一篇: 氨基酸的衍生化研究
- 上一篇: 国画课业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关推荐
- 基于MSP430流量计组网系统设计与实现
- 12月29日
- 基于业主满意度的蓝馨公司客服质量提升研究
- 07月29日
- 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现状及对策
- 02月18日
- 基于智能设备的蜂产品基础信息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
- 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