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力研究
【摘要】“社会活力”问题是当前学术界颇具创新性与挑战性的前沿课题。虽然之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本文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必要的基础。但是,因为“社会活力”问题在学术界引起的关注比较晚,讨论的时间比较短,积累的成果比较少,对其研究存在表面性和片面性等诸多问题,可以说,“社会活力”问题尚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对“社会活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系统的整体性视角入手,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结合系统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将社会这个巨系统一层层剥离开来,探寻其内核。进而结合系统的相关性,阐明社会系统内核活力的无限能量以及能量有序释放的可能性,论述社会系统内核活力释放的表现形式。同时,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的方法,在对马克思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理论作深入理解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逻辑上的推论和整体性的概括,得出形而上的哲学抽象,论证了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有机结合形成社会系统内核活力,拓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挖掘出现实社会有机体革新的巨大空间和多种可能性。本文认为,所谓社会活力,是深藏于社会肌体内部恒在的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增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肌体生存与演化的内驱动力。根据唯物史观,社会是一个巨系统,是有机整体。任何肌体的生成、存在、发展、消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是在内部求生力的驱动下,肌体主动吸取外界供给的能量,与生存耗尽的能量发生转换,使自己顺利生成、存在与发展。社会也是一样,作为不断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在社会内部原生力驱动下,形成、存在与发展。这种内部原生力一直稳定蕴藏于社会内部深层,只是在社会历史不同阶段,它的动力速度不同,外在表现强弱不等。社会系统的运转是社会活力驱动的结果。社会活力在撬动社会庞大机体时,其力量释放开来,分散到社会机体各个部位,同时自身获得增强,形成一个动态的力的系统。本文为了论述方便,把这个力的系统分成“内核维度社会活力”“外显维度社会活力”和“延伸维度社会活力”“内核维度社会活力”是蕴藏在社会内部深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驱动力,也叫“社会系统内核活力”,它是本质层面实质性的社会活力;内核维度社会活力发散到社会肌体外层各部位形成“外显维度社会活力”,又称“社会系统外显活力”,它是内核维度社会活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现象层面的社会活力;内核维度社会活力的自我更新、自我增强的潜能称为“延伸维度社会活力”,它是人类本质力量在劳动中不断增强的潜质,是人类固有的可以通过获得性性状遗传在代际关系中不断进化的潜质。如果说外显维度社会活力是从社会系统静态视角发现的社会系统内核活力释放的外在表现,那么,延伸维度社会活力则是从社会系统动态视角发现的社会系统内核活力释放带来的自身增强。内核维度社会活力、外显维度社会活力及延伸维度社会活力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相关性。首先,内核维度社会活力一旦释放,便分散到社会肌体各部位,转化成外显维度社会活力。外显维度社会活力表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表现为人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表现为经济活力、文化活力和政治活力,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体力量,表现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精神状态,表现为社会整体存在状态的高度活跃。经济活力、文化活力和政治活力等社会活力表现形式,充当着社会系统内核活力最终落脚载体;人的创造性实践则作为中间环节,是内核维度社会活力释放的必由路径,又是经济活力、文化活力和政治活力的直接来源。其次,内核维度社会活力释放的同时,社会肌体吸入外界新能量,与生存耗散的能量发生转换,肌体内驱动力获得增强,形成延伸维度社会活力。延伸维度社会活力是内核维度社会活力无限延伸的结果,同时又是内核维度社会活力得以延续与增强的载体。内核维度社会活力一方面具有其存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延展性。它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自然释放,并随着人的实践与交往不断增强。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向前发展,就在于内核维度社会活力在源源不断释放的过程中不仅带动了人类社会的无限发展,而且不断壮大了自己的生机、加强了自己的生命力。所以,内核维度社会活力无限巨大,它撬动社会运转,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唯此,它才称得上社会这一巨系统自运转的动力源泉。社会这个巨系统主要由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子系统(或称为要素)构成,经济、文化、政治又分别由更小的子系统(或称为要素)构成,一层层剥离开来,社会每个子系统都落脚到最小的系统——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活力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力量,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有机统一构成的社会发展原生力量。马克思曾经着眼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研究”的片面性上,提出过人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本质”成因的伟大发现。从马克思整体思想上看,马克思并没有否定人的类本质和人的共性本质的存在,甚至非常肯定“生物意义上人”的存在。如:“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等等。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本文将“人的需要”概括为“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两个层次,“享受需要”包括“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两个方面,交往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和发展需要都属于“精神享受”方面的需要。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烈。人各个层次的需要都源于人追求幸福的潜意识。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幸福已经明显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追求。即使在传统社会,幸福也是人们的向往,是人们的追求,只是传统社会人们实现幸福的几率较小,所以人们追求幸福的本质表现不明朗。在中华人们共和国的历史上,人们感恩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曾经以“他为人民谋幸福”对毛泽东予以歌颂,这说明“幸福”是人的本能需要、天然追求,毛泽东之所以像“人民大救星”般伟大,只是因为“他为人民谋幸福”。可见,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追求幸福。马克思“自由自觉的活动”中隐含着“追求幸福”的目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不仅是一种活动,而且是“自觉”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是有追求的活动,是追求幸福的活动。可见,“自由自觉的活动”关涉于“追求幸福”,二者之间具有语义的相同性。“追求幸福”包含着“自由自觉的活动”,“追求”本是一种“活动”,幸福的获得离不开“自觉活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不枯竭的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在“追求幸福”之中。追求“幸福”的过程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努力劳动的过程。人对美好生活向往、对幸福的追求与人相对无限的潜在价值有机结合,构成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本质力量,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深刻根源与原动力。它给予社会存在与发展无穷无尽的力量。人的本质是追求幸福,人的价值相对无限。人在追求幸福中实现价值,在实现价值中达到幸福。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系统内核活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把社会有机体比作一部汽车、一艘轮船、一架飞机,那么,社会系统内核活力就是社会有机体的发动机,它的动力速度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程度,取决于个人自主性的实现与社会制度的完善程度;同时,它的动力速度又直接影响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影响社会经济活力、文化活力、政治活力的高涨。社会系统内核活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释放撬动人的创造性、积极性、能动性,它一旦被充分释放,则必然表现为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人的创造性、积极性、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必然体现在社会有机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的活动中,表现为全社会的经济活力、文化活力、政治活力的高度活跃和不断增强,形成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志,其实质是社会系统内核活力的外在显现。如果社会系统内核活力完全被抑制,那么一切社会现象就会失去生机,社会发展就会停滞,甚至社会形态出现倒退乃至整个社会肌体趋向衰亡。所以,释放社会系统内核活力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表面看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质上,社会基本规律形成于人对幸福的追求。人对幸福的追求带动了生产力,变革了生产关系,完善了社会制度,成就了社会前进的整体趋势,形成了社会基本规律。人追求幸福的条件是个人自主性的实现。尊重规律与尊重个人自主性具有天然一致性,合理的制度机制既尊重规律,又尊重个人自主性,实质上则是尊重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是顺应规律的过程,是个人自主选择的过程,是个人追求幸福的过程,是释放社会系统内核活力的过程。人是目的,制度是手段。一方面,政治制度、国家机器对于社会存在与发展必不可少。没有国家机器、制度机制的制约,社会就是一盘散沙,人们的生存就无保障;另一方面,制度的保守、僵化会抑制社会系统内核活力的释放。合理的制度约束主体行为,促进主体发展,强化主体法治观念,培养主体理性行为习惯,内化主体理性精神;合理的制度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保障平等与自由,维护主体个人自主性,促进主体在追求幸福中实现自我价值,调动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营造外显维度社会活力得以体现的环境。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平等、自由、民主的制度环境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民族的、相对的、适合的,是与社会历史状况相匹配的,是由合理的制度机制规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通过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确立了比较合理的社会制度机制,释放了长期受到抑制的社会系统内核活力。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更好地维护平等、自由、民主的人文环境,使社会系统内核活力得以自然释放。
【作者】张宝英;
【导师】何中华;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4,博士
【副题名】以唯物史观为视角
【关键词】内核活力;外显活力;个人自主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光月.连续不确定XML数据模型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2]刘磊.鲍店矿远距离动压灌浆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2013,硕士.
[3]谢安.从数据中开采“黄金”:直面数字化时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08:77-79.
[4]AmadouIssoufou.发酵小米多肽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食品科学,2014,博士.
[5]高秀君.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2003,硕士.
[6]刘洋.马克思美学思想对于消解现实异化的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3,硕士.
[7]杨祎.郑振铎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8]黎洪秀.青蒿琥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桂林医学院,内科学,2012,硕士.
[9]于淼.人教版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文编选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2,硕士.
[10]张承进,柴天佑.一种新的线性时变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J].控制与决策,1997,S1:451-456.
[11]薛堃.移动化小型企业管理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4,硕士.
[12]马丽.快速软恢复SiGe异质结功率二极管的分析与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04,硕士.
[13]潘洪志.高性能NOSQL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14]杨浩.施工组织设计对高层建筑的全方位控制[D].兰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2,硕士.
[15]孙思文.产品设计中典型复合材料的美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16]刘莉.基于自组织映射的验证码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安全,2013,硕士.
[17]欧阳梅.人工发酵黑散茶的工艺及降脂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茶学,2012,硕士.
[18]史耀荣.关于用事故率衡量铁路安全工作水平及其计算方法的探讨[J].中国铁路.1994(05)
[19]王博.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系统多视点图像生成与图像分离度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4,硕士.
[20]刘小静.IgG4、补体Ⅰ因子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内科学,2014,硕士.
[21]刘娟.初中英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22]王国清.6LoWPAN的研究及在WSN节点中的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23]付明.基于Graph Cuts的图像标注工具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4]王长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探析[D].吉林大学,国民经济学,2004,硕士.
[25]杨冰韵.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云的微物理和光学特性的分布特征[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学,2013,硕士.
[26]钱一峰.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及光学离焦性近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眼科学,2013,博士.
[27]甄兴宇.轿车右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冲压成形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4,硕士.
[28]李红梅.哈尔滨市邮政局账单服务中心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项目管理,2014,硕士.
[29]吴同,韩臻,王健,黎妹红.保密专业计算机取证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13:32-34.
[30]张群.三网融合下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D].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012,硕士.
[31]董瑾.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4,硕士.
[32]董培博.山东省贫困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社会保障,2013,硕士.
[33]吴雪.线粒体在PBDE-47致SH-SY5Y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2013,硕士.
[34]本报记者于长洹.石墨烯产业化获政策力撑[N].东莞日报,2015-05-25B06.
[35]徐华华.社会网络中的微博用户推荐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36]赵相艳.微卫星序列在生物体基因组中的组成与比较分析[D].湖南大学,分析化学,2014,博士.
[37]刘亚丽.含铁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可控合成及其模拟酶性质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药物分析,2014,硕士.
[38]刘霞.儿童绘画的稚拙美在现代绘画中的表现[D].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2014,硕士.
[39]徐若龙.XX通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优化[D].南京邮电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40]王燕.学术会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41]刘海亮.三种免疫细胞联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应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外科学,2013,硕士.
[42]刘笃池.中国金属商品市场信息传递与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4,博士.
[43]郭亚净.循环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颈动脉体内NO抑制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2014,硕士.
[44]徐萌萌.TC1、TA15钛合金板材成形性能及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4,硕士.
[45]吴文芳.摘要写作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D].扬州大学,学科教学,2012,硕士.
[46]奚际曹.县域推进全员研教的实践研究[D].宁波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7]王晓明.江西省生态化评价及其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2012,硕士.
[48]陈庆旭.基于软件锁相环(SPLL)检测的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2,硕士.
[49]王英.论工业革命时期的非国教徒[D].南京大学,世界史,2013,硕士.
[50]贾凌云,李冬妮,田云娜.基于混合蛙跳和遗传规划的跨单元调度方法[J].自动化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