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调节增强调节与减弱调节的发展及其神经机制
【摘要】青春期一直以来都被称作“暴风骤雨期”,并以青少年较大的情绪波动为主要特征。与日俱增的情绪调节需求使得个体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逐渐娴熟,相应地,情绪调节的发展水平也反过来决定了青少年的人际互动、心理健康以及总体幸福感等相关方面的状况。因此,对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认识,甚至有益于青少年毕生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青少年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发展及其在神经生理基础上的证据。情绪调节是一个多水平的加工,包括了对个体神经生理、认知以及行为方面的调节。以往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情绪调节变得越来越娴熟。青少年能够越来越有效地使用特定的调节策略对其情绪体验进行调节。然而,纵观这些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者将主要只用经典的发展研究范式对个体的情绪调节加工的某个方面发展进行探讨,很少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去共同探讨情绪调节加工的不同侧面。另外,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从不同的发展历程去探讨早期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是如何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多质多法思维,结合发展心理学(横向与纵向设计)、实验心理学以及ERP技术,探讨早期青少年在不同发展进程中情绪调节效应发展的特点和机制,同时揭示不同发展进程中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习惯发展趋势、日常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在线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效应的发展性差异以及在线情绪调节加工不同阶段个体神经生理基础的发展性差异。本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研究一随机选取92名初中生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个体日常情绪生活中最典型的正性情绪事件和负性情绪事件进行测查,探讨早期青少年日常生活中情绪策略使用的一般模式,考察早期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绪事件性质、情绪体验变化以及不同调节目标与动机的关系。研究发现,(1)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负性情绪事件以与学业有关的事件为主体,正性情绪事件在与学业、人际关系、日常生活有关的情绪事件中均有所体现。(2)在与学业有关的情绪事件当中,无论青少年体验到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他们都倾向于使用减弱调节,体现了减弱调节在早期青少年日常情绪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3)早期青少年在不同情绪事件中,都倾向于通过增强调节达到享乐性调节目标,通过减弱调节达到实用性调节目标。研究一结果表明了早期青少年情绪调节的一般模式,研究二在此基础上对303名初中生进行三年的追踪,使用日常情绪调节问卷以及日常情绪问卷考察早期青少年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发展趋势,并重点探讨不同调节策略的使用习惯与个体日常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早期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发展趋势而言,在发展过程中青少年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减弱调节策略。(2)从对正性情绪调节来说,正性情绪的减弱调节习惯与个体日常正性情绪体验的增加有关。这反映了早期青少年正性情绪调节的一种非享乐主义调节模式。(3)从对负性情绪调节来说,负性情绪的减弱调节习惯与个体日常负性情绪体验的减少有关。这反映了早期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过程中减弱调节对个体情绪的适应价值。研究二结果表明了早期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长期的发展趋势,研究三在此处基础上采用体验取样法以90分钟为时间间隔,对72名青少年的日常情绪体验及其相应的调节策略进行持续两周(十个工作日)每天5-6次的采样测查,以天以及小时作为单位,在较短的发展进程内考察早期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模式,获得其日常情绪体验的每天变化趋势,并重点探讨不同调节策略的使用对个体日常情绪体验短期效应。研究发现,(1)青少年在正性情绪事件中倾向于使用增强调节策略;而在负性情绪事件中,个体则更多选择减弱调节策略,体现出一种对情绪刺激的自然调节反应。早期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以减弱调节为主导。(2)使用减弱调节频率较高的青少年被试比使用增强调节频率较高的被试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更为正性的情绪。减弱调节在日常情绪生活中也具有较高的适应价值,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具有时间的累积和叠加作用,不同调节策略能够通过累积和叠加的作用影响个体日常情绪体验。(3)调节策略的滞后影响只存在于正性情绪体验,青少年在T,对正性情绪采取减弱调节,能够促使其在T2体验到更高的正性情绪。正性或者负性情绪体验的时序效应均存在。情绪调节能够通过之后的作用影响个体日常情绪体验。研究二和研究三分别使用纵向研究法和时间取样研究法揭示了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在以年和天(小时)的研究时间窗内对青少年日常情绪体验产生的不同效应,小时间窗效应的累积和滞后很可能是大时间窗效应的形成机制。研究四采用横向研究设计,通过两个实验室研究在更短的研究时间窗内,使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以秒为单位对不同情绪刺激的即时调节效应发展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早期青少年与成人大部分的即时情绪调节效应都达到了中等以上的效应量级别。特别是在采用即时减弱调节时,成年人的调节的效应甚至达到了大效应量级别。(2)成年人对即时负性情绪刺激的在线减弱调节效应显著优于青少年。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更短的时间窗内对即时情绪体验的在线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日益娴熟,能够按照调节目标产生更大的调节效应量。即时减弱调节策略使用效应的递增发展趋势是个体即时情绪调节发展上的主导特征。研究四以秒为单位,验证了不同年龄个体在对不同情绪刺激进行在线调节时不同情绪策略的调节效应的发展性差异,验证了在早期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减弱调节策略在即时调节过程中的发展优势以及对不同属性情绪刺激的加工特点。研究五在此基础上,选取初中生18人以及成年人22名,通过ERP技术,使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进一步在更微观的研究时间窗中探讨情绪调节的在线加工动态变化,考察早期青少年与成人在早、中、晚期时间窗中脑电激活的差异。研究发现,(1)在不同的时间窗中,在不同刺激属性条件下,成人与青少年均体现出情绪刺激效应,但是相比青少年来说,成人对不同情绪刺激的反应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脑区激活。(2)在不同的时间窗中,成人在关键脑区激发的LPP波幅均显著大于青少年关键脑区的LPP波幅。(3)在不同的时间窗中,成人被试的情绪调节效应优于早期青少年,具体来说,个体减弱调节效应的逐步提高,对正性情绪刺激体现出一种非享乐主义调节模式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五个研究从不同的时间窗共同探讨和验证了早期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发展的特点,说明了早期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从总体来说是一个以减弱调节的发展为主导,正性情绪刺激的非享乐主义调节模式形成为特点的发展规律。同时,五个研究也从行为和神经生理层面的证据说明了早期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是一个从微观时间窗在线变化到宏观时间窗习惯形成的过程。
【作者】邓欣媚;
【导师】桑标;
【作者基本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4,博士
【关键词】情绪调节;早期青少年;情绪体验;多质多法;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晹.劳斯莱斯航空集团亚洲区采购策略及实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2]许佳佳.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堂教学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2013,硕士.
[3]裴立军.松香—壳聚糖基梳状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014,博士.
[4]陈光永.某些图类的k-距离控制数与K-距离约束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2014,硕士.
[5]李光.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困境和规范解释路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刑法(专业学位),2014,硕士.
[6]黄飞雪.墨润苍雄 沉浑高洁[D].渤海大学,美术学,2013,硕士.
[7]宋蔼瑕.江西省农村居民贫困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2013,硕士.
[8]王蕊.关于维·伊·叶辛的论文《核裁军:形势、困难及前景》的翻译报告[D].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2014,硕士.
[9]赵进.教师角色多样化及其素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2002,硕士.
[10]方书艳.基于分块协作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4,硕士.
[11]王倩倩.关于医院编外人员管理现象及措施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4,硕士.
[12]杨昕.基于DEM的地面光热资源模拟与农业应用[D].西北大学,2004.
[13]路建欣.喇嘛甸北块储气库扩建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2013,硕士.
[14]邓安华.中国商业秘密保护之完善[D].湘潭大学,法律,2003,硕士.
[15]张毅敏.线性与非线性的组合模型在铁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16]邹奇芝.女装量身定制系统中的适体原型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2011,硕士.
[17]郭爽.水介质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SiO_2复合粒子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材料学,2008,硕士.
[18]张坤.水稻浮床水体细菌群落特征和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D].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2012,硕士.
[19]郑丽芳.三维超声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20]邵婧博.比较优势视角下贵州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2013,硕士.
[21]田芳.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耐旱性的生理调控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2013,硕士.
[22]周勇.赵声与辛亥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04,硕士.
[23]吴拾红.智力残疾人群社会支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2012,硕士.
[24]薛禹胜,谢东亮,薛峰,蔡斌,文福拴,罗建裕,李海峰.智能电网运行充裕性的研究框架(一)要素与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0:1-9+48.
[25]秦骏延.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6]赵睿诗.中西生态伦理观比较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1,硕士.
[27]曾坚.小麦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TaLCYB的RNAi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28]秦伟.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金纳米层微结构光纤传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光学,2014,硕士.
[29]杜川.基于小波变换的高频数据极值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应用数学,2013,硕士.
[30]高志桂柯.《黑暗之心》中的延时解码[D].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31]贾冬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神经病学,2013,硕士.
[32]陈菊芬.农村中小学体育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宁波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33]张亚平.谱聚类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应用数学,2014,硕士.
[34]李享.基于空中传感网的三维部署研究[D].中北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3,硕士.
[35]张牛牛.车载通信总线时域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2,硕士.
[36]陈少杰.乳腺癌术后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外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37]曾新.商业广告语的隐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8]刘晨辉.塞来昔布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和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麻醉学,2013,硕士.
[39]孙示文.室内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2012,硕士.
[40]张旭.现代汉语“有着”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41]杨崇军.骨痛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42]丰文胜,黄钟.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标准化设想[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04)
[43]徐佩佩.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家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温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2,硕士.
[44]汤谷云,崔晨荣.一种信息获取方式与交互平台的开发[J].微型电脑应用.2002(12)
[45]李鹏杰.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6]龚元明,萧德云,王俊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下)[J].冶金自动化,2002,05:1-4.
[47]巩林.论遗嘱自由之限制[D].厦门大学,民商法学,2014,硕士.
[48]王洋洋.基于海量学术资源的知识元抽取研究[D].宁波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2014,硕士.
[49]尹小艳.矩阵广义Schur补的不等式[D].陕西师范大学,应用数学,2004,硕士.
[50]魏立杰.11株野生沙棘酵母的发酵特性及生产适用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发酵工程,2013,硕士.
- 下一篇: 邓小平群众观研究
- 上一篇: 宋代官员卒葬制度研究:以哀荣与饰终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