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天线及短波天线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论文密切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选题,研究了移动通信天线与短波天线设计的关键技术。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用于移动通信的引向天线。首先,为解决用多副天线覆盖多个工作频段所带来的移动不便等问题,研制了新型分支结构的双频段引向天线,用一副天线代替两副天线实现双频段工作;其次,为使超短波车载天线小型化,增加车体灵活性,设计了新型车载单极双框形引向天线,比传统天线缩小了30%左右。第二部分针对短波天线设计中集合线建模不准确、对地面的影响因素考虑不足等问题,研究了集合线的建模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地面和导线材料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短波天波传播预测的仿真实现等。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制了新型分支结构的双频段引向天线。通过设计分支结构,实现了天线的双频段工作特性,且与一副单频段天线的尺寸、性能相当,达到了用一副天线代替两副天线完成双频段定向通信的目的。以基于矩量法的计算程序作为计算引擎,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对天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天线样机的性能实测结果与仿真指标一致,在设计频段915-935MHz和1760-1805MHz内,电压驻波比≤2,增益分别可达5.6dBi和7.5dBi,前后比分别达8.8dB和9.8dB,达到了设计要求。2.设计了新型双框形引向天线,实现了超短波(30-88MHz)车载引向天线的小型化,提高了通信指挥车辆的机动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及安全生存能力。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车体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对天线和车体一体化建模,提高了天线设计的有效性。所设计的车载三元单极双框形引向天线,与传统车载三元单极引向天线相比,轴向距离、高度分别减小了1.22m、0.66m,增益、前后比分别提了2.1dB、0.5dB,达到了设计要求。3.为确保具有集合线馈电结构的短波天线分析设计的准确性、有效性,提高天线仿真结果与实际性能的一致性,研究了集合线的建模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Pocklington方程和正弦插值基函数,采用矩量法计算了鱼骨天线和对数周期天线,将集合线均分别按等效网络和导线结构两种方式建模,比较两种建模方式得到的计算结果,并通过与天线实际性能对比,分别给出两种天线所适用的集合线建模方式。4.针对在短波天线架设中,由于对地面影响因素考虑不足而造成天线实际性能与设计指标不吻合等问题,研究了地面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为天线的场地选址及架设提供可靠的依据。用矩量法结合反射系数近似法,对位于不同电参数地面上、不同架设高度的短波鱼骨天线和对数周期天线进行分析,并经研究得出地面电参数、天线距不同电参数地面的高度等因素对水平架设和倾斜架设天线的影响情况,可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5.论证了用不锈钢作为短波天线导线材料的可行性。针对短波天线导线材料存在的造价高、硬度大、制作及后期维修保养困难等问题,分析了用不同导线材料制作的常用短波天线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不锈钢材料与紫铜材料的天线只在效率和增益上略有差异,其他性能相当。因此在天线增益可以接受的条件下,用具有造价较低、韧性较强等特点的不锈钢来代替紫铜等作为天线的导线材料是可行的。6.设计实现了天波传播预测仿真模块,并给出一套结合天波传播预测进行天线优化设计的方案,为制定短波通信方案提供了依据。有效解决了在时效性强的紧急任务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先验知识较少,而造成的不能及时可靠地建立短波通信电路的问题。实际通信系统联调结果表明,结合该天波传播预测仿真模块来设计天线的方案是有效的。
【作者】辛琦;
【导师】张福顺;
【作者基本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博士
【关键词】移动通信天线;短波天线;集合线;地面影响;天波传播预测;
【参考文献】
[1]吴正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改革研究[D].安徽大学,档案学,2013,硕士.
[2]赵辉,刘鲁源,张更新.基于复合适应度微粒群算法的神经网络训练[J].控制与决策,2005,08:958-960.
[3]费伯健.胃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D].苏州大学,普外科,2003,硕士.
[4]宾联明.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运作机制与潜力和效益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04,硕士.
[5]唐琳.认知闭合需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2013,硕士.
[6]汪勤,狄刚.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技术的研究[J].上海铁道科技.2004(05)
[7]张翠.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困境及对策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政治,2012,硕士.
[8]李保茵.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整合模型的河南省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2013,硕士.
[9]程杨.我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10]马奎莹.microRNA在猪多能干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动物学,2014,硕士.
[11]赵顺华.基于Web的多领域可视化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12]廖道彬.生态小城镇建设及发展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13]孙世雄.非对称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电容性能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2014,硕士.
[14]江玲玲.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大学,政治经济学,2011,硕士.
[15]魏松.可调脉冲高功率磁控溅射电源研制及AlCrN薄膜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16]朱哲野.渔船油舱油品气液两相传质的晃荡效应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捕捞学,2014,硕士.
[17]周世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评定[D].吉林大学,外科学,2014,硕士.
[18]王怀涛.Mn、Ti对热浸镀锌铝合金及其镀层组织、耐蚀性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19]杨其成.光电性能测试平台与ZnO基纳米材料光电流谱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20]李秀峰.新一代综合型IDS[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2,10:38-39.
[21]韩启龙.中心驻体式驻涡燃烧室实验和数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2013,硕士.
[22]李玉美,班睿,谢兵,罗迎春.量子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5,01:222-230.
[23]周贤.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学,2004,硕士.
[24]方曙,胡正银,庞弘燊,张娴.基于专利文献的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22:42-46.
[25]涂杰.论我国亲属作证豁免权制度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法律,2013,硕士.
[26]王海江.中国中心城市交通联系及其空间格局[D].河南大学,经济地理学,2014,博士.
[27]杨德金.一体化不压井修井机液压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2013,硕士.
[28]段竹霞.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内科学,2014,硕士.
[29]王文白.粮仓的温湿度检测与电动窗控制系统的开发[D].北方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3,硕士.
[30]张冬.基于游客感知价值视角下的旅游景区服务适配性研究[D].湖北大学,旅游管理,2011,硕士.
[31]汪国川,燕飞,赵起国,沈军,王延明,田冬明.首钢京唐时间同步系统的建设及应用[J].冶金自动化.
[32]吴福英.面向用户的信息过滤研究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4,硕士.
[33]赵妮.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34]于姝.企业岗位胜任力测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35]孟娇娇.新时期涉农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新闻学,2013,硕士.
[36]王平,吴金山,郭丹,陶露霞.大孔树脂纯化菊米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3,06:455-459.
[37]侯丽娜.提高数字电源BUCK变换器瞬态响应的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38]谷静波.基于Modbus协议的直流屏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2014,硕士.
[39]邙语谦.论歌唱中颤音的运用[D].吉林大学,音乐表演,2014,硕士.
[40]杜晓琳.混凝土水铣破碎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2,硕士.
[41]饶思贤,彭辉,周煜,潘紫微,岑豫皖.TP347H的高温蠕变-疲劳交互规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42]刘磊.IPv6对等云盘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43]欧阳未.基于稀疏表示的射线DR图像重建[D].南昌航空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13,硕士.
[44]王洪彩.含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及中试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13,硕士.
[45]甘健侯.基于本体的语义Web知识发现及其应用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
[46]武振.腹壁及造口重建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普外科,2012,硕士.
[47]张国云.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8]石群.基于博弈与仿生理论的模式匹配新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9,硕士.
[49]倪广仁,和康元,杨廷高.时间单位——秒定义的由来和沿革(下)[J].中国计量.2004(10)
[50]张理卿.超临界流体制备石墨烯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