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R和TIA1/TIAL1调控SIRT1 pre-mRNA选择性剪接的作用机制及意义

HuR和TIA1/TIAL1调控SIRT1 pre-mRNA选择性剪接的作用机制及意义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1-03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64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Splicing,AS)是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真核生物利用有限数量的基因产生满足生命需要的众多蛋白的原因之一。几乎超过95%以上的基因都经历选择性剪接,尤其是在神经系统更为常见。选择性剪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调控机制更是涉及到多水平、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探究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及调控,有望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在代谢、衰老、长寿、应激反应甚至癌症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年龄相关性疾病的治疗靶点。近来发现,SIRT1pre-mRNA存在选择性剪接,其选择性剪接变异体SIRT1-△Exon8(缺失第八外显子的SIRT1)由于缺失了一段具有去乙酰化酶功能的序列,而与SIRT1全长(SIRT1-FL)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例如RNA/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和蛋白间相互作用和去乙酰化酶活性等方面二者具有明显差异。因此调控SIRTl选择性剪接模式,通过影响SIRT1-△Exon8的产生即改变SIRT1-FL与SIRT1-△Exon8的比例,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的改变,甚至导致疾病。然而,目前SIRT1选择性剪接的机制尚未明了。基于对NCBI中SIRT1基因序列分析,我们发现,在SIRT1第8外显子周围存在很多AT/T富集序列,这些可能是某些经典的RNA结合蛋白(RBP)的潜在结合位点。RBP是一类调控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表达的重要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细胞,前体mRNA的剪接连同mRNA代谢的几乎其他各个方面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受RNA结合蛋白调控。RBP能够直接与mRNA相互作用形成mRNA-蛋白复合物,进一步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从而调节细胞的分化、存活、衰老和对应激反应等过程。Hu蛋白家族和TIA蛋白家族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两类RBPs。他们几乎参与RNA加工的全部过程,即pre-mRNA从转录直至翻译成蛋白都受Hu和TIA的调控。近年来,Hu和TIA(T-cell-restrictedintracellularantigen)蛋白调节RNA选择性剪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Hu蛋白能够通过抑制U2AF(U2核糖核蛋白小体辅助因子)与上游3’剪接位点的结合或抑制U1、U6snRNP(小核糖核蛋白)与下游5’剪接位点的结合,抑或通过抑制HDAC2的活性促进局部RNAPⅡ转录延伸速率等机制调控靶mRNA的选择性剪接,促进可剪接外显子的切除。而TIA蛋白往往与Hu竞争结合同一靶mRNA上的同一位点,通过促进U1、U6snRNP与下游5’剪接位点的结合从而将可变外显子保留下来,拮抗Hu的作用,共同调节靶mRNA的选择性剪接。由此,我们推测,Hu和TIA可能通过结合于SIRT1pre-mRNA外显子8附近的AU/U富集区调节SIRT1的选择性剪接。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选择了Hu蛋白家族中广泛表达的HuR和TIA家族的两个成员TIA1和TIAL1,分别构建HuR、TIA1、TIAL1过表达或干扰质粒,在293T和U251两种细胞株观察改变HuR或TIA1/TIAL1后对SIRT1第8外显子选择性剪接的影响。并利用HuR或TIA1/TIAL1与SIRT1小基因(只含有SIRT1外显子7、8、9和其间内含子的SIRT1minigene)共转染,来确证它们对SIRT1选择性剪接的调控作用。之后,探讨了HuR或TIA1/TIAL1调控SIRT1第8外显子选择性剪接的表观机制。并借助紫外损伤和NMDA损伤两种模型,观察HuR和TIA1/TIAL1在损伤情况下对SIRT1外显子8选择性剪接的调控,进一步观察这一调控作用对细胞凋亡或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发现,HuR和TIA1/TIAL1能够调控SIRT1的选择性剪接,HuR通过影响SIRT1外显子8周围组蛋白的乙酰化(乙酰化增加)或甲基化(甲基化降低)修饰,从而加快RNA聚合酶Ⅱ(RNAPⅡ)的延伸速率,促进外显子8的切除。相反,TIA1/TIAL1通过对该外显子周围组蛋白修饰的反向调控(乙酰化减低,甲基化增加),减慢RNAPⅡ的延伸速率,促进SIRT1外显子8的保留。并进一步证实这种调控能够在损伤情况下调节细胞功能。本研究包括四部分工作:第一部分HuR和TIA1/TIAL1参与调节SIRT1pre-mRNA选择性剪接目的1.在293T或U251细胞过表达或干扰HuR或TIA1/TIAL1;2.观察HuR或TIA1/TIAL1对内源性SIRT1外显子8和外源性SIRT1小基因第8外显子选择性剪接的影响。方法1.利用酶切、连接方法构建HuR或TIA1/TIAL1过表达或干扰质粒,使用Attractene质粒转染技术将HuR或TIA1/TIAL1质粒转染入293T或U251细胞株,设立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借助PCR、qRT-PCR法检测293T和U251细胞中SIRT1-FL和SIRT1-AExon8mRNA的水平。2.构建只含有SIRT1第7、8、9外显子和其间内含子(内含子7、8)的SIRT1小基因质粒,并分别与HuR、TIA1、TIAL1的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进293T细胞,提取总RNA,设计针对小基因的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将小基因RNA反转录为cDNA,再利用以上设计的SIRT1-FL和SIRT1-△Exon8的引物做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小基因较长亚型SIRT1mini-FL(含有SIRT1第7、8、9外显子)和较短亚型SIRT1mini-△Exon8(只含有SIRT1第7和第9外显子)的mRNA水平。剪接产物条带利用ImageJ软件分析,计算短亚型SIRT1mini-△Exon8占较长亚型SIRT1mini-FL与这个短亚型SIRTlmini-△Exon8,总和的比值,即为SIRT1小基因pre-mRNA外显子8切除的百分比。结果1.成功构建了HuR或TIA1/TIAL1的过表达和shRNA干扰质粒,在293T和U251两种细胞系均成功过表达或干扰了HuR或TIA1/TIALl,并筛选出HuR-shRNA①为对HuR干扰效率最高的质粒。2.在293T和U251细胞中,过表达HuR能使内源性SIRT1-△Exon8水平增加,干扰HuR则SIRT1-△Exon8水平降低;而在TIA1或TIAL1单独干扰时,对SIRTl-FL和SIRT1-△Exon8的影响不大,两者同时干扰则使内源性SIRT1-△Exon8显著增高。3.HuR过表达能够明显增加外源性SIRT1小基因外显子8的切除,而TIA1/TIAL1的过表达则使该外显子保留。小结1.HuR和TIA1/TIALl能够影响内源性SIRT1或外源性小基因第8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2.HuR促进SIRT1外显子8的切除,增加SIRT1-△Exon8的水平,而TIA1/TIAL1促进该外显子的保留,使SIRT1-△Exon8的水平降低。第二部分HuR和TIA1/TIAL1调节SIRTlpre-mRNA选择性剪接的表观机制目的1.观察HuR和TIA1/TIAL1与SIRT1第8外显子周围RNAPⅡ延伸速率的关系;2.观察HuR和TIA1/TIAL1对SIRT1第8外显子周围组蛋白的修饰(H3、H4、H3K9的乙酰化,H3K9、H3K27、H3K36三甲基化)的影响。方法使用质粒转染技术控制HuR和TIA1/TIAL1的水平:1.检测RNAPⅡ延伸速率,采用两种方法:1)ChIP法:使用针对RNAPⅡ大亚基羧基末端结构域(CTD)丝氨酸-2磷酸化的特异性抗体(抗H5),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检测磷酸化的RNAPⅡ在SIRT1的分布情况来反映转录延伸速率;2)D/P值法:检测并计算SIRTl远端(D,我们选择外显子9附近设计引物,)与近端(P,我们选择外显子1附近设计引物,)新生pre-mRNA产物的比值反映RNAPⅡ延伸速率。2.利用ChIP方法检测SIRT1启动子区域及各外显子周围H3、H4、H3K9的乙酰化,H3K9、H3K27、H3K36三甲基化水平。结果1.磷酸化的RNAPⅡ在HuR过表达或TIA1/TIAL1干扰时,于SIRT1外显子8周围聚集减少,在干扰HuR或过表达TLA1/TLAL1时则增多;2.D/P值间接反应RNAPⅡ延伸速率的指标,在HuR过表达或TIA1/TIAL1干扰时增大,干扰HuR或过表达IA1/TAL1时则减小;3.HuR的过表达能够影响SIRT1外显子8周围组蛋白的修饰情况:导致该区域H3、H4与H3K9的乙酰化水平明显增高,H3K9、H3K27、H3K36三甲基化程度降低。相反,当TIA1/TIAL1过表达时,SIRT1外显子8周围H3、H4与H3K9的乙酰化水平降低,H3K9、H3K27、H3K36的三甲基化程度增高。小结1.HuR和TIA1/TIAL1能够通过影响SIRT1外显子8周围组蛋白的修饰情况改变该区域RNAPⅡ的延伸速录,调控SIRT1pre-mRNA的选择性剪接;2.HuR能使外显子8周围的H3、H4、H3K9的乙酰化水平明显增高,H3K9、H3K27、H3K36三甲基化程度降低,从而加快局部RNAPⅡ的延伸速率,促使外显子8被切除;3.TIA1/TIAL1使外显子8周围的H3、H4、H3K9的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H3K9、H3K27、H3K36的三甲基化程度增高,从而减慢局部RNAPⅡ的延伸速率,促使外显子8保留。第三部分HuR和TIA1/TIAL1在损伤条件下参与调节SIRT1pre-mRNA的选择性剪接目的在NMDA和紫外损伤条件下,观察HuR和TIA1/TIAL1对SIRT1pre-mRNA选择性剪接的调控作用。方法1.建立紫外损伤及NMDA模型,使用qRT-PCR法检测293T细胞中HuR、TIA1或TIAL1mRNA的水平;2.采用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或干扰HuR或TIA1/TIAL1,并建立紫外及NMDA损伤模型,使用qRT-PCR法检测293T细胞中SIRT1-FL和SIRT1-△Exon8的(?)RNA的水平。结果1.在NMDA和紫外损伤条件下,HuRmRNA水平增高,TIA1/TIAL1mlRNA水平下降。2.在两种损伤模型中,HuR的过表达或TIA1/TIAL1的干扰能够使SIRT1外显子8切除增多,SIRT1-△Exon8mRNA水平增高;而HuR干扰或TIA1/TIAL1过表达则使SIRT1外显子8保留,SIRT1-△Exon8水平降低。小结1.HuR和TIA1/TIAL1在损伤条件下仍能够调控SIRT1pre-mRNA外显子8的选择性剪接。2.HuR促进SIRT1外显子8的切除,形成SIRT1-△Exon8增多;TIA1/TIAL1促进该外显子保留,而使SIRT1-△Exon8减少。第四部分HuR和TIA1/TIAL1在紫外损伤条件下通过调控SIRT1pre-mRNA的选择性剪接影响细胞功能目的在紫外损伤条件下,观察HuR和TIA1/TIAL1对SIRT1pre-mRNA选择性剪接的调控及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或干扰HuR或TIA1/TIAL1,建立紫外损伤模型,使用CCK-8分析、LDH分析、Calcein-AM/PI检测细胞毒性,AnnexinV-APC/7-ADD凋亡检测、Caspase-3活性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HuR过表达或TIA1/TIAL1干扰后细胞在紫外损伤时毒性增加,细胞活力下降,存活细胞减少。而HuR的干扰或TIA1/TIAL1的过表达对细胞毒性的影响不大。这种改变可能与HuR或TIA1/TIAL1的过表达或干扰影响了SIRT1前体mRNA选择性剪接而使SIRT1-△Exon8改变有关。2.过表达或干扰HuR或TIA1/TIAL1对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区别不大。这提示,一方面,SIRT1-△Exon8对细胞内有关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远比想象的复杂;另一方面,SIRT1-△Exon8对凋亡的调节可能与HuR或TIA1/TIAL1对凋亡调节不同,从而产生相互影响。小结在紫外损伤条件下,HuR和TIA1/TIAL1能够通过调控SIRT1基因外显子8的选择性剪接影响细胞功能,随着SIRT1-△Exon8比例的增加,SIRT1具有的保护作用减弱,可能使损伤加重。结论1.HuR和TIA1/TIAL1调控SIRT1pre-mRNA的选择性剪接,产生SIRT1-FL和SIRT1-△Exon8两种变异体;2.HuR和TIA1/TIAL1能够通过影响SLRT1外显子8附近组蛋白的乙酰化或甲基化修饰,加快或减慢RNAPⅡ的延伸速率,从而促进或抑制外显子8的切除。3.在损伤条件下HuR和TIA1/TIAL1参与调节SIRT1的选择性剪接,并且这种调节能够影响细胞的功能状态,如产生以SIRT1-FL为主的产物时,细胞将免受(或少受)损伤;但在SIRT1-△Exon8比例增加时,将会产生较重的损伤。4.由于SIRT1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SIRT1pre-mRNA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的不同的亚型具有不同的生物效应,因此探讨SIRT1选择性剪接的机制,阻止(或减少)SIRT1-△Exon8的产生,将有可能成为疾病防治的新思路。
【作者】赵文慧;
【导师】张策;郭大玮;
【作者基本信息】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2014,博士
【关键词】SIRT1;选择性剪接;组蛋白修饰;Hu抗原R;T细胞细胞内抗原1(TIA1);TIAl细胞毒颗粒关联RNA结合蛋白样1(TIAL1);细胞活力/细胞存活;

【参考文献】
[1]马世甲.掺杂氧化锌纳米线的磁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物理电子学,2013,硕士.
[2]贾冬威.RACK1在肝纤维化调控中的功能和机制以及PQQ干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研究[D].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博士.
[3]张甫.解析苹果对消费者强加的文化霸权[D].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4]高伟.斜风作用下大跨度桥梁颤振导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013,硕士.
[5]于金荣.ACE武汉分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D].四川大学,工商管理,2003,硕士.
[6]赵文涛.异构蜂窝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算法[D].南京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7]宋云龙,朱卫民,陈苏祥,唐伟成.炭材料在铅炭电池中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J].蓄电池,2015,03:146-150.
[8]高媛.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大爆炸》中的俚语汉译研究[D].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9]贾文兵.面接触多体界面摩擦和噪声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2013,硕士.
[10]吴琪乐.普通打印机首次打印出石墨烯薄膜电路[J].半导体信息,2012,01:14-15.
[11]陈俊丽.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弹性负载均衡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13,硕士.
[12]彭斌.不同密度条件下臭氧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FACE研究[D].扬州大学,农产品安全与环境,2014,博士.
[13]郭真杰.Lucentis眼内注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3,硕士.
[14]汤永川.关于不确定性推理理论与知识发现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15]蔡旭.太阳自动追踪光伏LED照明系统的研究[D].南昌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4,硕士.
[16]陈玲玲.基于数据挖掘的施工管理风险预测[J].中国西部科技,2004,09:62-63.
[17]张济平.知识管理是高科技企业的金钥匙[J].科技·人才·市场,2003,04:62-64.
[18]于晗,钟志勇,黄杰波,张建华.考虑负荷和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输电系统机会约束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2:20-24.
[19]陈明.计算机技术在珠宝首饰生产加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技术,2014,硕士.
[20]董文杰.苯乙烯工艺技术的改造与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1]董秀.“俄语技术经济论证”的语言特点及汉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翻译,2013,硕士.
[22]郭欣娟.高海拔寒冷地区采暖散热器散热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014,硕士.
[23]王秀青.鸡毒支原体H_3株TM-1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基因免疫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04,硕士.
[24]张强.三重对称纳米石墨烯分子设计,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5]李章维,郭冰冰,明洁,张贵军.基于居民出行行为分析的公交线路调度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4,S1:94-97.
[26]蒋珍.我国利率市场化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法律,2014,硕士.
[27]李姝霖.智能监控系统中行人计数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1,硕士.
[28]冯彩云.近自然园林的研究及其植物群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14,博士.
[29]王猛.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研究[D].河北大学,控制工程,2014,硕士.
[30]薛玉芹.结核分枝杆菌CFP10基因密码子优化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应的评价[D].蚌埠医学院,病原生物学,2013,硕士.
[31]图雅.硬炒米加工工艺的试验研究及设备选型[D].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2004,硕士.
[32]张建路.KAM环面的渐近轨道[D].南京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33]柯慧飞.区域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企业管理,2012,硕士.
[34]胡才龙.耐高温淀粉酶在改良米饭品质和淀粉糖化方面的应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2012,硕士.
[35]李艳利.高考英语测试的语境推理能力共同量表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36]李杨.填料生产线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7]张雯雯.余家菊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2,硕士.
[38]廖玲玲.痉瘫康胶囊联合中药药浴改善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2014,硕士.
[39]曾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途径及菌株基因型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2012,硕士.
[40]严智文.改良血管阻塞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D].青岛大学,麻醉学,2013,硕士.
[41]郝丽君.新医改背景下山西省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3,硕士.
[42]王海英.全数字接收机中载波同步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3,硕士.
[43]张鹏.子午线轮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和侧偏性能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2004,硕士.
[44]陈宏伟,耿光超,江全元.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车网耦合的潮流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03:76-80+110.
[45]邢鸿飞.《自然》:2015十大科学展望[J].世界科学,2015,02:4-5.
[46]张丹.银联电子支付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公共计算中心,2014,硕士.
[47]刘晓燕,单晓红.数据挖掘在竞争情报系统中的应用[J].管理学报,2005,S2:129-130+210.
[48]鲍宜鹏.YHFT-MP DSP中断与异常模块设计与验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49]马琼.山东省商河鼓子秧歌舞蹈语汇体现与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50]刘倩.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2012,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