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一种框架性分析

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一种框架性分析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2-05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245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国际战略研究历来是国际研究界关注的重点。历史一再表明,任何大国的崛起无不需要一套科学完备的国际战略理论为其保驾护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的进程加快,世界格局经历深刻变化,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攀升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亟需构筑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战略理论体系,以适应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构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成果大体分为四类:现实问题研究、领导人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国际战略学科建设和国际战略理论研究。总体上,学术界对前三类问题的研究较多,对国际战略理论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对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进行的研究则明显匮乏,并且,现有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构建一个科学完备的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本文以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渊源为开端,按照历史与现实、内在与外来的综合逻辑思路,从中国传统、当代实践、西方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等角度全面把握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渊源;按照历史脉络,分析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理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发生的嬗变,以及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重要突破。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最后对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建设展开系统思考。本文总共八章,除了导论之外,正文共七章。第一章主要是梳理分析国际战略的概念和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三、四、五章分别从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指导思想和有益借鉴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构成;第六章主要是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嬗变与突破;第七章主要是展望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构建路径。第一章主要是构建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从战略观念的分析入手,首先确定国际战略这一本文的核心概念;然后探讨理论分析和框架分析对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意义;最后,简要分析中国国际战略理论发展历程,总结各发展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勾勒出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发展进程图,即本文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分析作为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理论源头的传统战略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首先分析和概括中国传统战略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上的主导理念,然后探索中国传统战略思想在国家主权观念、共同利益观和尊重多样性的文明观以及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安全观上的当代价值,最后概括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国际战略在实践中如何继承了传统战略思想的精髓,并延续着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中国传统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的理论根基和哲学源头。第三章分析当代中国国际战略实践经验,以便生成坚实的实践基础。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战略六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国际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最后从核心目标、精神动力、基本前提和思想根基等方面形成理论认识。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实践基础,梳理和总结中国国际战略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国际战略理论来源的当代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国际战略理论的主要成因。第四章总结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对中国国际战略理论发展的指导意义。第一节总结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关于国家、国际合作、世界历史、战争与革命以及国际主义与民族的相关理论;第二节主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导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方法以及批判的方法。第三节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对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对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的指导上。通过这些指导,中国国际战略理论在宏观层面(理想与目标)、中观层面(主要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微观层面(问题领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指导体系,为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充实和完善奠定了原则性基础。第五章分析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思想对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借鉴意义。首先简要梳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思想的历史沿革,掌握其理论动向;然后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剖析;最后总结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思想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三点借鉴意义。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渊源之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理论体系构建所必需的基本范式,包括概念体系和基础层面的方法论体系,而大战略思想则为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宏观架构提供了重要启示。第六章探索中国国际战略理论在新时期出现的嬗变和突破。首先从格局变动、发展需求和观念变革角度分析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理论发展的外部、内部和观念因素,然后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理论在时代主题、指导思想、战略路径和战略文化等方面的嬗变,最后概括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最新突破: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新安全观的提出和落实、国际秩序建设的新构想、互动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构想以及逐步完善的共同利益理论。第三节分析当前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的一大特色——共同利益观。通过分析共同利益在当今世界形成并不断扩大的现实基础和中国的共同利益实践,我们认为共同利益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国际战略理论,随着中国国际战略实践的持续开展和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共同利益将彰显在实践和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第七章探索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第一节从现实角度出发,以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中国自身为视角,分析当前中国国际战略面临的机遇,同时从全球性问题、国际力量制约和周边形势变化等角度总结中国国际战略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战略对策。第二节主要探讨未来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五个分支理论(经验理论、规范理论、理性理论、预测理论和实用理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设计。第三节归纳构筑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构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增强了国际战略理论研究的系统性,提升了中国国际战略的境界,开阔了中国国际战略的视野,同时有助于中国国际战略抢占道德制高点。总之,通过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纵向分析,同时分阶段进行横向剖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理论研究框架,从而较为全面地囊括了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形成了对中国国际战略理论较为系统的认识。作为理论的集大成者,中国国际战略理论体系将中国对外关系层面的所有因素统筹协调并形成规律性认识,为中国国际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视野,同时塑造了其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和高瞻远瞩的境界。
【作者】甄文东;
【导师】门洪华;
【作者基本信息】中共中央党校,外交学,2014,博士
【关键词】中国国际战略;理论研究;框架分析;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马云霞.聚乳酸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2]王刚.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与自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04.
[3]刘文立.电子政务中的安全信息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安全,2013,硕士.
[4]张磊.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2,硕士.
[5]赵丽敏.90后大学生的闲暇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教育学原理,2012,硕士.
[6]殷庆纵,张宇峰.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开发——以《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为例[J].轻工科技,2015,03:149-150.
[7]孙博.慢呼抗口服液中黄芩苷及绿原酸在鸡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2013,硕士.
[8]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管理世界,2008,02:35-43.
[9]宗鹏.基于物联网的矿区水文状况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10]孙丽娅.堆栈滤波器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4,硕士.
[11]王瑜.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D].湖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2,硕士.
[12]拉宗.乳腺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肿瘤血管新生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13,硕士.
[13]尹璐.利用认知策略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能力的实验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14]保罗E.马德利.野外地震处理在发展中[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5,02:14-17.
[15]魏非.浙江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
[16]冯淳.日语汉字单词认知过程中影子跟读的应用[D].宁波大学,日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17]MuhammadMahmoodAhmed.Fine Mapping a Major Boll Weight QTL and Fingerprint Studies in Upland Cotton Using SSRs[D].华中农业大学,CropBiotechnology,2014,硕士.
[18]王莹.农科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4,硕士.
[19]曲寒冰,王加强,李彬,王松涛.基于概率图模型的点集匹配方法研究[J].自动化学报.
[20]戚名琛.第二套住宅的不可行性研究[J].城市开发.2003(01)
[21]曲开文.电容传感器的三维静电场分析及其优化设计[D].东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0,硕士.
[22]李强.基于PERCLOS的列车司机驾驶疲劳检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3]高明,刘彦清,王菲,吕宏.偏振部分相干激光波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扩展和漂移[J].光子学报.
[24]李远.能谱CT分团注射肾透明细胞癌成像:肿瘤显示及剂量研究[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4,硕士.
[25]王磊,徐海圣.新型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的湖州实践[J].浙江农业科学,2015,04:538-540+549.
[26]王新城.借鉴儒家德育思想,加强公民道德教育[D].河北经贸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27]黄莉娟.西北高校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效能研究[D].兰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8]莫正平.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探究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肝CYP1A对海洋污染的响应[D].厦门大学,环境科学,2014,硕士.
[29]许晖.对等网中流媒体直播网络覆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软件工程,2011,硕士.
[30]李桦.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3,硕士.
[31]陈鞍.武钢贯彻ISO9000标准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03,硕士.
[32]刘英晓.元认知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对考试焦虑治疗效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2011,硕士.
[33]张晓刚.面向软件过程改进的知识管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
[34]傅美芹.荚膜透明质酸在新生隐球菌跨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2012,硕士.
[35]李石,张钰.商业信息网站的知识管理战略[J].经济论坛,2004,23:60-62.
[36]宫力,门洪华,孙东方.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变迁研究(1949~2009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1:44-54+4.
[37]张付玲.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2014,硕士.
[38]何佳丽.杨树对重金属镉胁迫的分子生理响应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2014,博士.
[39]臧士睿.基于Ajax技术的客户体验优化和运行压力分解[D].吉林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40]白鹏.科技应用背景下档案信息安全的哲学思考[D].太原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14,硕士.
[41]李文恺.甘肃省道路运输应急管理平台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2]苏肖.清末同文馆英语教育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04,硕士.
[43]李秋丹,迟忠先,王大公.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负荷预测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06:845-848.
[44]张利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分类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2013,硕士.
[45]石冬,周维虎,劳达宝.精密转台轴系设计分析与验证[J].机电工程,2015,01:27-31.
[46]李勇.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探析——云南元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2004,硕士.
[47]肖文朝.自由的双重表达—存在主义视角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D].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48]和敬涵,柏丹丹,王小君,叶豪东.低频减载综合代价最优化算法[J].电网技术,2013,12:3461-3466.
[49]张德怀.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表土孢粉组合及与气候指示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2013,硕士.
[50]张井岗,刘志远,裴润.一类非自衡对象的二自由度PID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2,06:886-889.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