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心脏机械重塑与心脏电重塑的临床研究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心脏机械重塑与心脏电重塑的临床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5-31 分类:论文格式 喜欢:208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第一部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性评价及患者对再同步化治疗的反应类型背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公认的失同步性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有效治疗措施。然而,大约30%-50%的患者CRT术后心功能状况未见明显改善。无反应率在不同研究间存在很大差异,认为与评价标准和评价时间不一致有关。此外,心脏逆重塑也是一个时间依赖性的过程。因此,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心脏结构的逆转可能具有不同的时间规律。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临床反应性和超声反应性的差异和时间变化规律,不同超声反应性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植入CRT并于术后2年内规律随访的患者。所有患者满足QRS间期≥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最佳药物治疗下NYHA分级Ⅱ-Ⅳ级。临床反应性的评价标准是NYHA分级改善≥1级(基线NYHAⅢ-Ⅳ级)或维持NYHAⅡ级(基线NYHAⅡ级)。超声反应性评价标准是随访时LVEF绝对值较基线提高≥10%。超反应的评价标准是随访LVEF绝对值≥50%。所有患者完成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院内随访,部分患者完成36个月,48个月随访。分别计算术后2年内,各时间点临床反应率和超声反应率。按超声反应性分组,研究LVEF变化的时间规律。结果研究共纳入62名患者,8人起搏器升级为CRT,30人植入CRT-P,18人植入CRT-D进行SCD一级预防,14人植入CRT-D进行SCD二级预防。11(17.7%)名患者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ICM),42名患者(67.7%)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6人有房颤病史(AF)。症状性心衰病史中位时间4年(四分位数1-8年)。所有患者于2年内规律随访,24名患者完成36个月随访,另有11名患者完成48个月随访。超声反应率和临床反应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分别为41.9%,58.1%,59.7%,66.1%,和77.4%,82.3%,83.9%,83.9%。CRT术后2年内超声反应率随时间延长不断提高,2年时无反应率为33.9%。临床反应性在CRT术后早期即可出现,反应率在随访过程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按随访过程中LVEF最大改善值进行反应性分类,无反应者人11人,有反应者27人,超反应者24人。超反应者在CRT治疗过程中LVEF呈进行性改善,少数患者EF值稍有波动。有反应者LVEF变化较大,无统一发展趋势,部分患者EF改善后再次恶化。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临床反应性和超声反应性并不一致。CRT术后早期即可显现临床症状的改善,超声指标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改善。有反应者心功能改善后可能会再次恶化。超反应者心功能可以长期维持稳定良好的状况。第二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对CRT超反应的预测价值背景心力衰竭过程中伴随一系列神经体液激素的激活。内皮素和大内皮素与心血管重塑、心衰恶化、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但是,内皮素与CRT反应性的关系仍不明确。我们推测,循环大内皮素与心衰严重程度、心血管负性重塑相关,因此可能与CRT治疗反应性负相关。目的评价血浆大内皮素-1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植入CRT患者。所有患者满足QRS间期≥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最佳药物治疗下NYHA分级Ⅱ-Ⅳ级。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肾功能不良(血浆肌酐>16mg/dl);持续性心房纤颤未行房室结消融。以术后1年随访时LVEF绝对值≥50%作为超反应的评价标准。超反应和非超反应患者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大内皮素-1和超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血浆大内皮素-1预测CRT超反应的最佳切点值。建立前向逐步Logistic回顾模型分析CRT超反应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84名连续患者进入研究,4人为CRT更换,4人为持续性房颤未行房室结消融,2人肾功能不良。10名患者排除研究,74名患者进入数据分析(年龄61±12岁,男性52人)。1年随访时,超反应者15人(20.3%)。中位随访13个月(10-29个月),7名患者死亡,2名患者接受心脏移植,这9名患者均为非超反应者。与非超反应患者相比,超反应者男性更少(33%vs.80%,p=0.001),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更多(87%vs.58%,p=0.041),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pmol/L)(0.4±0.2vs.1.0±0.9,p=0.034)和肌酐水平(mg/d1)(0.88±0.14vs.1.04±0.25,p=0.003)更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内皮素-1与NYHA分级(r=0.301,p=0.009),NT-proBNP(r=0.290,p=0.014),左房内径(LAD)(r=0.270,p=0.020)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r=0.329,p=0.004)正相关,与CRT超反应负相关(r=-0.387,p=0.001)。大内皮素-1预测CRT超反应的最佳切点值为0.5pmol/L(AUC0.778,95%CI0.657-0.899,p=0.001),敏感性71%,特异性67%。多变量分析显示,大内皮素-1(≤05pmol/L)(OR8.7,95%CI1.9-38.8,p=0.005)、女性(OR7.5,95%CI1.8-32.1,p=0.007)、LBBB(OR6.6,95%CI1.1-40.5,p=0.041)是CRT超反应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血浆大内皮素-1的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和心脏重塑程度相关,与CRT超反应负相关。大内皮素-1≤O.5pmol/L是CRT超反应的独立预测指标。心脏负性重塑轻的患者可能更适合接受CRT治疗。N末端B型钠尿肽原的基线水平与CRT超反应无关。第三部分QRS间期的变化与心脏机械重塑的关系背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一种电学治疗,其作用基础是改善心脏的电学失同步。研究显示,CRT植入后,双室起搏QRS间期的缩短预示着心电逆重塑,是CRT反应良好的指标。而真正体现CRT对心电重塑作用的自身QRS间期变化却罕有报道。尤其,CRT治疗后自身电重塑与机械重塑的关系更未能深入研究。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自身QRS间期的变化,自身QRS间期的改变与CRT反应性的关系,以及与心脏超声指标改变的关系。方法研究分析了既往在我院植入CRT并且基线、术后起搏及随访期自身ECG记录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满足QRS间期≥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内径(](VEDD)≥55mm,最佳药物治疗下NYHA分级Ⅱ-Ⅳ级,且均为新植入CRT。排除标准:起搏器升级为CRT;起搏器依赖;持续性房颤。所有随访数据均于CRT术后3个月后获取。有反应的标准是LVEF绝对值较基线提高≥10%。记录术前(1re-QRSd)、术后起搏(post-QRSd)、随访期自身QRS间期(unpaced-QRSd),记录CRT植入前后起搏QRS间期的改变(△QRSd=pre-QRSd-post-QRSd),CRT治疗过程中自身QRS间期改变(native△QRSd=pre-QRSd-unpaced-QRSd)。比较有反应和无反应患者,自身QRS间期改变≤0ms和>0ms患者的ECG和超声指标差异。结果74名患者(年龄61±9岁,男性48人)进入研究,35人为真正左束支传导阻滞(TLBBB),17名患者为缺血性心肌病(ICM)。中位随访13个月(6-36个月),47名患者对CRT治疗有反应。与有反应者相比,无反应者ICM更多(37%vs.15%,p=0.044),TLBBB较少(33%vs.55%,p=0.092),pre-QRSd更短(156±25msvs.167±23ms,p=0.055)。有反应者术后起搏QRS间期显著缩短(从167±23ms到157±20ms,p=0.006),无反应者较术前延长(从156±25ms到165±16ms,p=0.112)。有反应者随访自身QRS间期轻度缩短,无反应者较术前延长,两组患者差异显著(4±19msvs.-11±19ms,p=0.001)。按native△QRSd≤0ms和>0ms进行分析显示,心电失同步逆转的患者(native△QRSd>0ms)LVEF(20%±11%vs.10%±10%,p=0.000)和LVEDD(14±11mmvs.4±10mm,p=0.000)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无心电逆重塑的患者(native△QRSd≤0ms)。相关性分析显示,native△QRSd与pre-QRSd,TLBBB,CRT反应性以及超声指标的改善正相关,相关性最强的因素是△QRSd(r=0.458,p=0.000)和LVEF的变化(r=0.415,p=0.000)。多变量分析显示,natiVe△QRSd是与CRT反应性独立相关的唯一ECG指标。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开始后,即开始了对心脏电重塑的干预过程。CRT前后起搏QRS间期的变化反映了CRT的直接效应,并与随访期自身QRS间期变化密切相关。自身QRS间期的缩短反映了自身心电失同步的逆转,与CRT治疗反应性独立相关,并与心脏解剖逆重塑相关。CRT无反应者心电失同步可能也在进行性进展,这可能是CRT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机制之一。第四部分QRS碎裂的变化与CRT的治疗反应性背景QRS碎裂是体表心电图上QRS波内的异常波折,是局部心电激动失同步的表现,并与室内机械失同步密切相关。研究发现,QRS碎裂的导联数越多,CRT的治疗反应性越差。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CRT治疗后QRS碎裂变化的研究。我们推测,QRS碎裂的变化将与患者对CRT的治疗反应性相关。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QRS碎裂的变化,以及QRS碎裂的改变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分析了既往在我院植入CRT并且基线、术后及随访期自身ECG记录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满足QRS间期≥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最佳药物治疗下NYHA分级Ⅱ-Ⅳ级,且均为新植入CRT。排除标准:起搏器升级为CRT;起搏器依赖;持续性房颤。所有随访数据均于CRT术后3个月后获取。有反应的标准是于该随访期内经胸超声测定LVEF绝对值较基线提高≥10%或NYHA改善>1级且无心衰住院事件。对fQRS变化(△fQRS)及起搏QRS间期变化(ΔQRS)与CRT反应性进行分析。结果75名患者(年龄61±9岁,男性48人)进入研究,36人为真正的左束支传导阻滞(TLBBB),17名患者为ICM。中位随访13个月(6-36个月),57名患者对CRT治疗有反应。有反应者NYHA分级(从2.8±0.6到1.7±0.6,p<0.001),LVEF(从26%±6%到43%±11%,p<0.001),和LVEDD(从71±9mm到61±11mm,p<0.001)均显著改善。无反应者基线QRS间期短于有反应者(151±26msvs.167±23ms,p=0.013)。CRT治疗开始后,无反应患者QRS间期由151±26ms延长至168±16ms(p=0.033),平均延长17±31ms。而有反应者,QRS间期从167±23ms缩短至158±19ms(p=0.003),平均缩短9±22ms。CRT治疗前,19名患者存在fQRS,随访期25名患者存在fQRS。CRT治疗过程中,12名患者fQRS导联数减少,其中11人为有反应者(91.7%)。12名患者fQRS导联数增加,8人为无反应者(66.7%)。相关性分析显示,△fQRS与TLBBB、基线QRS间期、ΔQRS正相关,与CRT反应性相关性最强(r=0.403,p=0.000)。ΔQRS也与TLBBB和CRT反应性正相关,但ΔQRS与基线QRS间期相关性最强(r=0.747,p=0.000)。△fQRS和ΔQRS间具有弱相关关系(r=0.206,p=0.076)。ROC曲线提示QRS碎裂减少≥1个导联是CRT有反应的特异指标(95%)。结论QRS碎裂在CRT治疗过程中会因患者治疗反应性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虽然敏感性低,但QRS碎裂导联数减少≥1个导联是CRT有反应的特异指标。QRS碎裂消退可能是CRT治疗心电失同步逆转的标志。
【作者】杨新玮;
【导师】华伟;
【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内科,2014,博士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反应性;超声反应性;时间规律;大内皮素-1;N末端B型钠尿肽原;超反应;QRS间期;电重塑;解剖重塑;QRS碎裂;心脏电重塑;

【参考文献】
[1]李江玉.浅谈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法律,2012,硕士.
[2]陈明霞.基于小波理论和循环统计量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2,硕士.
[3]何桂霞.“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校学生电子服务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
[4]张聪.乳腺癌中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的研究[D].吉林大学,放射医学,2014,硕士.
[5]徐显龙.供应链环境下3PL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
[6]宋浩杰.基于Web的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04,硕士.
[7]李慧.配电系统负荷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8]欧海宁.痴复康及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前瞻性记忆障碍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9]陈晓宇.新媒体时代手机报发展状况研究[D].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2014,硕士.
[10]陆玉娟.嵌入分布式防火墙关键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硕士.
[11]崔亚军,王君英.自动制造系统异常情况Petri网控制器的形式化设计方法[J].自动化学报,1994,06:702-709.
[12]闫安.咨询企业知识仓库的模式构架与建设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13]胡国玺.三维实体曲面造型技术的研究及软件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3,硕士.
[14]郑峪.穿心莲内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内外的治疗作用[D].复旦大学,妇产科学,2010,硕士.
[15]余浩.H19/IGF2印记簇在骨骼肌发育中的调控机理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2014,硕士.
[16]李云飞.大庆油田杏七区西部断裂发育特征及生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地质学,2012,硕士.
[17]林岚.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目标跟踪数据融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18]袁晓博.晚新近纪南海西北缘板内玄武岩基本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地质,2014,硕士.
[19]陈昌盛.嵌入式红外成像系统软件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2013,硕士.
[20]付天亮,王昭东,袁国,高俊国,王国栋,王明涛.临钢淬火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8,02:38-42.
[21]张晓莉,戴成岩.浅谈客运专线信息系统方案[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01)
[22]任欢.中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对比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2014,硕士.
[23]姜瑞.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远程通信的工业过程监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3,硕士.
[24]崔兆颖.功能翻译理论在商务合同英中的应用分析[D].东华大学,翻译(专业学位),2014,硕士.
[25]罗哲文.谈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J].文物.1997(04)
[26]姚凯.有机光伏器件的界面修饰对其光学、电学和形貌调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
[27]高乐奇.100KW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的改进[D].内蒙古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3,硕士.
[28]张昕.大学生后见之明偏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4,硕士.
[29]胡渊喆.软件同行评审系统SPIRIT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0]滕飞.“恐吓罪”入刑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刑法学,2012,硕士.
[31]姚东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4,硕士.
[32]李金凤.Q热立克次体感染小鼠的实验病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04,硕士.
[33]吴上荣.CRM在银行零售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04,11:33-36.
[34]陈辰.沈阳市水利局内部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35]叶飞跃,王建东,陈慧萍,张有东.基于哈希链结构的频繁模式挖掘[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1:174-176+194.
[36]唐林平.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成分(SVF)在难愈性创面愈合中的作用[D].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37]吕慧鹏.山东省城市高中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2,硕士.
[38]申展.闽楠无性繁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培育,2013,硕士.
[39]毛金媛.CCR5和CD30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2004,硕士.
[40]田钰琨.基于主题链的海量投诉文本主题抽取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2,硕士.
[41]赵福成.甜玉米籽粒品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响应[D].扬州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14,博士.
[42]刘新昌.流通“系统路径”最优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2012,硕士.
[43]农彩丽.青天葵黄酮类化合物A和B对人肺癌H460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2013,硕士.
[44]李倩.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滴滤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和高效脱硫菌株筛选[D].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2013,硕士.
[45]张靖.基于克里金算法的点云数据插值研究[D].长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2014,硕士.
[46]付瑜.黑龙江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系统项目化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7]夏芳莉.元稹诗歌叙事性研究[D].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2,硕士.
[48]朱鹏吉.基于增量学习的视频跟踪[D].安徽大学,控制工程,2014,硕士.
[49]路铭.我国生育权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法律,2013,硕士.
[50]项璐.海涂围垦区土壤特性时空变异性研究[D].宁波大学,人文地理学,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