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动力研究

小说叙事动力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7-10 分类:开题报告 喜欢:2386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现代叙事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研究范式的重大转移:从关注故事/话语的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到如今拓展到多语境、多媒介的多元叙事学。尽管如此,结构主义叙事学存在的模式简单化、静态化,忽视文本内外的联系等问题并未获得系统的解决。本文以小说作为研究样本,以动力作为叙事研究的核心要素,系统分析叙事活动的各阶段以何种方式有效关联,实现叙事动力的传递,促成叙事活动的展开的。第一章动力来源。主要探究三个问题:语境场能、心理场能与能量内化。主要基于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判断,即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创作者的叙事能量追根溯源都来自其生活的叙事语境。宏观而言,语境场包含两个维度,即纵向的历史语境场与横向的时代语境场,创作个体即处在两重场的交集处。论文对两种语境场对叙事能量的生成作用作细致分析。语境场能量对个体的影响积淀构成个体的心理场域,能量则以心理能的形式存在。语境场与心理场共同作用于行为个体,论文研究了内外场能又会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进行能量互换或传递的心理机制。追寻小说叙事能量的来源,是为厘清小说内部的动力与文本外部世界之间的必然关系。新叙事学走出经典叙事诗学的藩篱,将叙事语法运用到女性、认知等语境角度的文学批评之中。但语境只是与文本后的叙事活动构成关联,并没有与文本前及文本本身真正发生联系。本章即试图找寻语境与叙事的关联性,明确语境作为叙事动力基础的本质。第二章动力内化。主要分析了文学叙事活动过程中不同“界”域的特征及与叙事的关系,并重点讨论“曲度”在不同界域之间的能量转换的功能性意义,探究叙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路径及特征,具体区分能量注入文本的方式。论文将叙事活动中的世“界”形态划分成真实界、印象界、想象界和文本界四种类型,借用“曲度”概念并细化为认知曲度、创作曲度与语言曲度三种形态将叙事活动的动力能量在不同界域中传递。论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以及传递的有效路径。本章在第三节具体探讨了外部能量在叙事文本内部传递时动力支点的选择及其效果问题。我们可以藉此认清小说叙事的动力能量的发展理路与转换关系。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关注文本内部“叙事语法”的生产性能量及对意义生成影响,却回避能量来源的追问。本章的论述可能有不尽周延之处,但明确了叙事必须追问的一个方向。第三章文本动力生成。主要考察小说文本内部动力的存在形式,分析文本在叙事进程中叙事动力的持续问题,并探讨创作者对文本叙事动力向度控制的努力以及在创作实践中动力不可控制的情况。在小说文本中动力能量以叙事的主题、结构及以叙事话语等三种主要形态存在。论文具体研究了各种形态中的叙事动力的存在方式与运行特征,同时论文还探讨了小说文本中动力的补充方式,创作者对动力的控制方式和动力存在的不可控制条件。探究“叙”事层面的动力关系可以寻出创作者的构思的路径与策略,这是主体的创作动力在文本内的彰显。经典叙事学在这方面的成就之卓著是无须赘言的,本章试图将大师们不同角度与向度的叙事语法牵引到一个系统之中,证明叙事效果的产生最终应当,也必然是各叙事要素共同构成的综合效果。其综合性、整体性特质也证明小说叙事活动是一种艺术创造的工作,停留在只言片语的阐释批评无法形成对小说叙事整体的有效释义。第四章文本动力运作。本章首先对小说叙事活动中的叙事进程进行分解与丰富,提出六进程观,并认真分析了创作进程、文本进程和阅读进程的基本特征及运动轨迹,分析不同进程间的相互关系。而后论文对叙事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故事叙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事态与势态对故事进程的影响及事态涨落的动力功能。最后则分析了叙事进程中的逻辑性对叙事动力传递的作用。将叙事作为进程来看在新叙事学家的工作中已经出现,但只把阅读过程视为进程,忽略了叙事活动的其他系统性的动力过程。构成故事进程的关键是对事态的描述,事态构成了事件前后的关联性(虽然有时是以悖逆事态所包含的趋势而建立的),但经典叙事学语法中并没有对事态的分析与研究。而逻辑问题,布雷蒙的《叙事作品的逻辑》、赫尔曼的《故事逻辑》都将“逻辑”作为重要的思考对象。但布雷蒙关注的是人物的结构性关系,赫尔曼则强调是故事与阅读建构的关系。叙事进程中的逻辑功能却被忽视,第三节算是对它的一种补正第五章动力输出。探讨叙事动力的输出形态,即小说叙事的意义生成问题。论文将阅读者分为创作建议者、信息选择者与文本编译者三种功能类型,分析不同阅读者在小说叙事建构及阅读重构中的推动作用。同时又对文本本身的动力负载加以分析,以两者的互动性形成小说叙事动力的输出机制。并且分析隐喻作为潜在于言语符号表层下的能量符号对小说叙事意义生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认知叙事学对这方面研究已经形成不少颇有价值成果,并逐渐成为当下叙事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将“意义”放在整个叙事活动的进程中加以思考可以丰富对叙事认知的考察路径。
【作者】易华;
【导师】徐德明;
【作者基本信息】扬州大学,文艺学,2014,博士
【关键词】小说;叙事;动力;传递;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冠男.我国成品油市场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法律,2014,硕士.
[2]王凌娟.跳远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04,硕士.
[3]朱毅.基于O2O的区域服务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4]周颂钦.狂犬病病毒街毒株DRV-SX-09犬感染模型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4,硕士.
[5]陈有青.律师协会在越南立法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社会保障,2012,硕士.
[6]朱震宇.基于边界元法和分散模糊推理算法的传热学几何反问题[D].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4,硕士.
[7]徐继坤,张军,介子奇,黄太文,刘林,傅恒志.浇注温度和细化剂对K4169高温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5,03:34-37.
[8]肖传富.响应性高分子/Au杂化微凝胶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14,硕士.
[9]谭绍满,丁海,罗人深,苏勇.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现状分析与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1997,06:84-93.
[10]李纪先.软件无线电数字中频的研究与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1,硕士.
[11]徐春杰.网络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12]董慧.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否定比较句研究[D].吉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13]文翠萍.大型船舶物料搬运系统运行优化及可视化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2013,硕士.
[14]程坦.电网新体制下XX电力通信设备公司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安徽大学,工商管理,2014,硕士.
[15]王卫华.反地层吸收因子的求取[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6,05:551-557.
[16]崔如霞.汉语无边界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D].河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2013,硕士.
[17]欧阳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18]赵国伟.柱形等离子体天线的基本原理、天线中谐波与非线性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
[19]田明达.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体内外毒性及其肺部靶向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20]周佩静.对泰汉语教材动态助词编写设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21]张志超.基于Hadoop的双语语料采集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硕士.
[22]刘洪涛.Si衬底表面湿化学法修饰研究[D].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2010,硕士.
[23]师文颖.翻译美学视角下英语审美价值研究[D].中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3,硕士.
[24]陆海霞.关于《侗寨春意》的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学位),2014,硕士.
[25]刘铭栋.中国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D].吉林大学,产业经济学,2014,硕士.
[26]朱天姣.4种致病性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改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27]刘恭意.基于单张照片的三维人脸模型生成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28]李丽.胎球蛋白A及其岩藻糖基化修饰改变在HBV相关肝病中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2013,硕士.
[29]胡冬生.基于概率模型的移动式自重构机器人自组织聚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2014,硕士.
[30]郝宏钟.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山东省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31]聂新志.益生素在肉鸡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04,硕士.
[32]王琪.壮族村落中农民经纪人经纪行为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2013,硕士.
[33]高璐.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金融(专业学位),2013,硕士.
[34]杨红伟.以离子液体为溶剂热解合成Pd基催化剂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5]唐建国,黄家英.复杂摄动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判定方法[J].自动化学报,1994,01:97-101.
[36]谷卓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研究[D].外交学院,世界经济,2014,硕士.
[37]陈艳.我国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企业管理,2014,博士.
[38]王文章,傅冬齐.铝箔轧制[J].一重技术.2000(02)
[39]陈昕.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04,硕士.
[40]蒙陶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41]周涛.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的跟踪微分器[J].控制与决策,2014,06:1139-1142.
[42]郝晓霞.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运营设计[D].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43]陈珩昱.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44]汤婧婕.浙江省养老设施供需分析及规划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
[45]朱利杰.后危机时期金砖四国通货膨胀治理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12,硕士.
[46]李敏.《凡人》中主人公生存困境之存在主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47]吴海云.几种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2013,博士.
[48]熊玉卿,罗崇泰,张浩力,周凯歌.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2009:1.
[49]丁广泉.我国慈善组织体制重塑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2,硕士.
[50]周飞碟.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3,10:27-28.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