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能边际地区黄连木生物柴油开发潜力及环境效益分析

中国宜能边际地区黄连木生物柴油开发潜力及环境效益分析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8-08-19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1908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化石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出于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能源安全的考虑,均在积极寻求石油替代能源。生物柴油是一种燃烧性能良好、环境友好的可再生液体燃料,由于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替代能源。黄连木耐干旱、耐盐碱,并适合在各类土壤中生长,种子和果实含油量均较高,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本论文从黄连木生物柴油的产品特性、生产工艺、相关发展政策法规、种植潜力、能量和环境收益以及成本分析几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黄连木生物柴油的作为替代能源的可行性及其资源潜力。本论文以黄连木为原料树种,研究我国宜能边际土地适宜和较适宜种植黄连木的土地资源数量;以黄连木生物柴油为研究对象,计算其生命周期的净能量收入与碳排放,估算黄连木生物柴油的能量效益与环境收益;通过分析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生物柴油成本,计算黄连木生物柴油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潜力。本研究的主要步骤如下:(1)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以及黄连木的生长条件,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政策因素限制,对我国黄连木规模化种植的潜力与空间分布进行了评价。(2)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原理,通过对黄连木果实生物柴油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种植过程、原料运输过程、原料油生产、生物液体燃料生产过程、生物柴油运输与配送和生物柴油燃烧六个主要环节的能量收入和温室气体排放定量估算,评价了全国范围内黄连木开发利用的能量收益、环境收益和碳汇收益。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从总体土地发展潜力来看,我国可开垦黄连木生长的宜能边际土地总量为1.99×107hm2,其中适宜种植黄连木的土地面积为7.10×106hm2,较适宜种植黄连木的土地面积为1.28×107hm2,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从各省情况来看,陕西省土地潜力最大,占总适宜开垦宜能边际土地面积的19.14%,种植潜力最小的省份是西藏自治区,面积仅占0.3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中覆盖草地是面积最大的适宜种植黄连木的土地利用类型,约占全部适宜和较适宜面积的36.10%。(2)净能量和生物柴油产出前三的省份依次是云南省、陕西省和贵州省,经副产品能量分配后,我国每年适宜黄连木种植的土地可生产净能量1.62×108GJ,较适宜黄连木种植的土地可生产净能量1.17×108GJ,共可替代柴油6.35×106t。(3)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有污染物中CO2的排放量最多,适宜土地和较适宜土地黄连木生命周期CO2的排放量均占总污染物排放的98.77%;种植阶段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净减少的,而生物柴油的燃烧阶段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最多;副产品冲减后CO2的减排率分别为31.97%和48.15%;我国黄连木生物液体燃料能源作物总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为2.54x107t,可获得外部经济性货币化价值为1.63×108元。
【作者】路璐;
【导师】姜小三;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农业大学,环境科学,2013,硕士
【关键词】黄连木;边际土地;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量效益;环境效益;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1]张瑜.论莫扎特《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奏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2012,硕士.
[2]孙晓嫚.菌紫质薄膜及其分子光致各向异性特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物理电子学,2014,硕士.
[3]关富敏.基于双定位模块的超宽屏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4,硕士.
[4]涂有龙.高坪台压Zr-Fe系储氢合金改性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5]郑磊.基于含醚键烷基季铵阳离子的聚合物离子液体:合成与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有机化学,2013,硕士.
[6]朱建栋,程兆林.经输出动态反馈的非线性奇异系统输出调节问题(英文)[J].自动化学报,2003,01:80-85.
[7]丁瑞丛.活血荣络片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2014,硕士.
[8]吉莉,张天友,张东.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方式对剥离氧化石墨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1,01:42-44+55.
[9]于深.论地方政府行政模式的转变[D].吉林大学,行政管理,2004,硕士.
[10]刘朔孺.钱塘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012,硕士.
[11]皋军.基于模糊理论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
[12]杨金月.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社会学,2014,硕士.
[13]王萌萌.内蒙古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14]董智超.高速轮轴载荷谱及疲劳强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15]李敏.数据挖掘在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4,05:96-97.
[16]姚素华.陶谢比较研究论[J].临沂大学学报,2014,05:54-58.
[17]李萍.CdS低维纳米材料的自旋极化及光电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8]沈金龙.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监控调度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19]宋亚萌.润滑系统对涡轮增压器转子稳定性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2013,硕士.
[20]朱颖.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21]魏斯斯.膨胀土渠坡稳定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水工结构工程,2012,硕士.
[22]朱海飞.双手爪攀爬机器人空间桁架中的无碰路径规划[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3]张拓.大调解体系下的人民调解问题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法律,2012,硕士.
[24]欧阳兆飞.静电纺丝制备聚氨酯/碳纳米管/纳米银复合纤维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25]王颖.Bhas42细胞转化试验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物分析,2013,硕士.
[26]张皛.水稻中与harpinXo互作的蛋白OsHIP26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2011,硕士.
[27]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政治,2014,硕士.
[28]张琦力.安海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2014,硕士.
[29]夏进华.高校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013,硕士.
[30]韩志刚.多层递阶方法理论与应用的进展[J].控制与决策,2001,02:129-132+185.
[31]朱伟.大功率整流装置部件损耗监测系统硬件设计与抗干扰研究[D].湖南大学,电气工程,2012,硕士.
[32]李杰,韦庆,常文森.机器人控制器中应用加速度反馈的几个问题讨论[J].自动化学报,2001,03:318-325.
[33]李涵.富勒烯衍生物调控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2013,硕士.
[34]马志强.电脑游戏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手势识别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2,硕士.
[35]邓玉泉.基于数字样机的液路系统故障分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2012,硕士.
[36]徐玉军.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分层道路提取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37]熊传武.乳酸乙酯催化氧化制备丙酮酸乙酯[D].湖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2014,硕士.
[38]庞欢.功能性微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
[39]丁明,马凯,毕锐.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多微网能量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24:1-8.
[40]谭舒允.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金融学,2013,硕士.
[41]黄翼坚,刘永东,张文波.TTI介质准P波和准SV波方程的迭代有限差分解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02:212-217+180.
[42]唐勇奇,赵葵银.行车偏转的变频矫正方法[J].冶金自动化,2001,04:19.
[43]高道祥,孙增圻,杜天容.高超声速飞行器基于Back-stepping的离散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9,03:459-463+467.
[44]陈如男.不同造口时间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成分分解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2013,硕士.
[45]张晋.秦皇岛飞达贸易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硕士.
[46]黄毅.高校协同办公工作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2,硕士.
[47]韩春光,刘玉飞,孔文晓,王方方,张凯,刘渝.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结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上海塑料,2014,02:7-11.
[48]王琳.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度量及通货膨胀率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2014,硕士.
[49]刘金辉.一种基于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D].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硕士.
[50]夏伯锴,许锋,杜殿林,袁璞.状态多重时滞系统的预测控制算法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3,06:761-763.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