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胶对阿斯巴甜甜感强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摘要】食品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基于纯水体系中考察甜味的味感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水溶胶体系中甜味剂的甜味变化。目前,水溶胶对甜味剂甜味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甜味变化的感官现象,其中所用的甜味剂大多数是天然甜味剂,对阿斯巴甜在大分子水溶胶体系中的感官甜度变化研究很少,且所涉及的甜味变化的机制并不清楚。一般认为,甜味感受是通过包裹着水的甜味分子与受体分子进行立体特异性结合产生的,因此对甜味剂的构效关系,以及甜味剂与甜味受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甜味受体蛋白还无法得到,因而本课题组前期尝试采用富勒醇作为人工甜味受体的化学模型,利用等温滴定量热的实验手段考察不同甜味剂与富勒醇相互作用的结合热力学,并随后考察了甜味抑制剂存在下的甜味抑制机理以及甜味异构体识别作用与甜度差异的对应关系。本论文继续采用富勒醇作为人工甜味受体模型,选用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在感官品评不同浓度水溶胶存在下阿斯巴甜甜味强度变化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水溶胶存在下甜味剂与甜味受体模型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同时探索了体系中的弛豫性质以及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含量变化、溶液粘度及分子扩散特性对甜味剂甜感强度变化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水溶胶存在下的甜味变化机理,为食品配方、新产品开发等提供了理论依据。(1)阳离子水溶胶对阿斯巴甜甜感强度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选用阳离子水溶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L)和海藻酸钠(SA),考察阳离子水溶胶对阿斯巴甜甜感强度的影响,发现高浓度的CMC-L对阿斯巴甜的甜味有抑制作用,而SA对阿斯巴甜的甜味变化无明显作用。随CMC-L和SA溶液粘度的增加,阿斯巴甜与富勒醇结合过程的结合常数逐渐减小,说明CMC-L和SA的存在削弱了主要结合步骤的结合力。进一步对CMC-L的水分赋予状态以及扩散性质进行考察,发现CMC-L浓度的增高显著增加了体系结合水的含量并抑制了分子的扩散,因而可能对阿斯巴甜的甜味产生抑制;而SA加入阿斯巴甜后粘度的降低及相对较高的自由含量,加速了体系中分子的扩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阿斯巴甜与富勒醇相互.作用结合常数减小的影响,使得SA对阿斯巴甜的感官甜度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通过对碱金属阳离子Na+、K+、Ca2+、Mg2+存在下富勒醇与阿斯巴甜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上述四种离子均削弱了阿斯巴甜与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富勒醇的主要结合作用。(2)非离子水溶胶对阿斯巴甜甜感强度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进一步研究了非离子水溶胶瓜儿豆胶(Guar)和刺槐豆胶(LBG)对阿斯巴甜甜度的影响,发现与高浓度的CMC-L相似,高浓度的Guar和LBG对阿斯巴甜的感官甜度也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溶胶浓度的增高,阿斯巴甜与富勒醇相互作用主要结合步骤的结合力逐渐减弱,当水溶胶浓度达到临界缠绕浓度(C*)后,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发生急剧减小。通过对阿斯巴甜存在下非离子水溶胶的水分分布、扩散性质进行考察,发现随水溶胶浓度增加,Guar和LBG体系的结合水含量均增多,尤其是水溶胶浓度达到C*后增多更明显,同时,随水溶胶浓度的增加,分子的扩散也受到了阻碍,因而体系水分赋予状态以及扩散特性的变化均可能导致阿斯巴甜感官甜度的降低。由于LBG体系的粘度和结合水含量较Guar体系高,故LBG对阿斯巴甜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作者】韩雪;
【导师】陈忠秀;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关键词】甜味;热力学;化学机制;阿斯巴甜;水溶胶;
【参考文献】
[1]胡正根.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损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2]吴莉.基于顾客体验的茶馆品牌驱动因素及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
[3]陈晓庆.含钾混盐脱泥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13,硕士.
[4]谷林春.薄膜型LNG船货物操作系统以及EcoBOT系统的仿真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2012,硕士.
[5]刘中心.邓小平民生思想探要[D].浙江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2,硕士.
[6]李福元.MR导向腰椎间盘突出症细分型微创治疗策略选择[D].泰山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012,硕士.
[7]马海冰.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表征[D].兰州大学,2011.
[8]白玉.我军文职人员队伍激励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9]司丹丽.焦点注意在二语动—名词搭配习得中的作用[D].湖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1,硕士.
[10]王晓亮,王春祥.企业级服务安全机制在ASP.NET中的应用[J].河南冶金.2004(06)
[11]邹佳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美国金融体系的建立(1789-1795)[D].吉林大学,世界史,2013,硕士.
[12]谢立新.桥机起升机构的参数化设计及动态仿真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13]中国工业报记者宋斌斌.“绿色”风电装备中国[N].中国工业报,2015-06-16B03.
[14]韩赵魏.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手机支付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软件工程,2012,硕士.
[15]李豪.JLU-B系列模拟月壤及其与刚性履刺轮相互作用[D].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16]黄焕辉.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杭州旅游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人文地理学,2013,硕士.
[17]王韬,郝志勇,李秀山,冯捷.曲轴模拟分析和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3(03)
[18]杨彬.卧螺过滤离心机动力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19]于平.公司治理两种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2003,硕士.
[20]李丹.法团主义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法学理论,2013,硕士.
[21]钟守砚.混凝土曲线连续箱梁桥温度效应分析[D].长安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2]耿俊琼.基于DSGE模型的人民币汇率预期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2013,硕士.
[23]王晓亮.藏羊和滩羊支气管树、支气管动脉铸型方法的建立及其整体结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发育生物学,2013,硕士.
[24]利剑一.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EVT构型分析[D].吉林大学,车辆工程,2014,硕士.
[25]庄道明.“对赌协议”法律效力研究[D].重庆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4,硕士.
[26]王新强.知识管理的五项修炼[D].天津大学,公共管理,2004,硕士.
[27]任斌全.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组织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04,硕士.
[28]吕剑明.DZSS航空新产品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29]朱小雨.应急状况下的大规模人群行为建模[D].河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4,硕士.
[30]刘翠苹.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及定位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硕士.
[31]孙军梅.基于形式方法面向服务的Web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
[32]万雯玥.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3]陈仲帅.英语情态句的情感倾向性分析[D].山东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3,硕士.
[34]王倩,罗森林,韩磊,潘丽敏.基于谓词及句义类型块的汉语句义类型识别[J].中文信息学报,2014,02:8-16.
[35]李晓乾.河北永年传统杨、武氏太极拳健身功效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2014,硕士.
[36]翟善彬.小学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2,硕士.
[37]王岚.长春市住房限购政策评价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学,2013,硕士.
[38]尹春香.消费者群体性纠纷诉讼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法律,2011,硕士.
[39]曹娱乐.胃康合剂治疗寒热错杂型痞满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2014,硕士.
[40]李晓晶.文化产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构建研究[D].华侨大学,金融(专业学位),2014,硕士.
[41]石明.高速铁路声屏障气动载荷特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2]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述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古代史,2003,硕士.
[43]张滴石.基于MVC模式的配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2,硕士.
[44]王益璠.我们的志趣和态度[D].安徽大学,新闻学,2014,硕士.
[45]夏凡.权力关系网络视角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D].复旦大学,行政管理,2012,硕士.
[46]王超.多因子Vasicek模型下贴现债券上的复合期权定价[D].河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2012,硕士.
[47]章惠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2004,硕士.
[48]蔡力.基于CMOS工艺的IR-UWB通信射频芯片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2,博士.
[49]付开琦.字母词收入汉语词典出版活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13,硕士.
[50]王海峰.关于公司资本三原则之反思[D].华东政法学院,法律,2004,硕士.
- 下一篇: 炉渣作为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 上一篇: 菲律宾达沃华人社会:移民历史、生活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