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CASM4机理模型智能化SBR控制策略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FCASM4机理模型智能化SBR控制策略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20-06-25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3143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缓解环境压力,各类污染物质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标,使我国许多污水处理厂都面临着提标改造的难题。SBR工艺因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在我国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中。SBR工艺的运行效果,取决于SBR的运行过程,而控制策略又是整个运行过程的核心内容,因此控制策略被认为是SBR技术的灵魂。智能控制策略作为SBR工艺控制的高级发展形势备受关注,而基于机理模型的智能控制技术随着ICA技术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BR工艺通过对运行时序的控制,在一个反应器中实现同步脱氮除磷,但现有的工艺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较差。本文通过在水质波动条件下对不同进水阶段、不同进水方式、不同曝气方式的SBR工艺运行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比选出最优的SBR同时脱氮除磷工艺。对不同进水阶段的SBR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在好氧段进水,虽然系统的氨氮去除较为稳定,但是其磷酸盐去除率不太理想,出水磷酸盐含量不能低于排放标准要求的限值,而在厌氧段进水,系统的脱氮能力受到制约,但系统的磷酸盐去除率较为稳定,且氨氮去除率也较好;对不同进水方式的SBR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分段进水不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而且还对磷酸盐的去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对于有机物的利用更加充分。随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段进水的反应器在脱氮除磷的效果上不仅去除率高于一次性进水的反应器,且处理效果更加稳定;对不同曝气方式的SBR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间歇曝气有利于系统脱氮能力的提升,但由于进水中碳源不足,使得系统的除磷效果受到影响,但其平均去除率仍能达95%以上。以同时脱氮除磷为比选原则,结合各污染物质去除率的变异系数分析得出分段进水结合间歇曝气的SBR运行方式可以实现良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全耦合活性污泥四号模型(FCASM4)建立SBR工艺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开发出比选出的最优SBR运行方式的工艺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建立的SBR工艺耦合模型进行数值程序的编写。通过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FCASM4中的模型参数进行分析调整,采用稳态运行和动态运行66d的试验数据对建立的活性污泥数学工艺模型进行校核和验证。校核验证的结果表明,基于FCASM4机理模型的SBR工艺模型能够很好的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过程进行模拟,误差分析的结果均在10%以内。为了进一步挖掘比选出的最优SBR工艺的脱氮除磷的能力,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其最佳运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以稳态运行和动态试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模拟的初值,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筛选出最佳的解氧、污泥龄和排水比。静态数值模拟结果得出最佳的溶解氧、污泥龄和排水比分别为:4mg/L,10d以及1/3。本文以FCASM4机理模型为核心开发了一种智能化的SBR控制策略,并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开发了一款智能SBR控制软件。通过LabVIEW与MATLAB的混合编程使基于FCASM4机理模型的智能控制策略得以实现。在水质波动条件下对智能化SBR控制策略进行验证。通过设置三个试验组,将智能化控制策略控制的反应器与传统的前置反硝化的控制SBR反应器以及模型模拟最优值作为控制参数的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化控制策略控制的反应器不论在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率上,还是去除效果的稳定性上都优于其它两个试验组,特别是在总氮的去除效率上比另外两个试验组分别高出了25.11%和7.9%。表明由智能化控制策略控制的SBR反应器在处理能力和对系统稳定性的调控上均要优于其它控制方式控制下的反应器。
【作者】杨敏;
【导师】孙培德;
【作者基本信息】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工程,2014,硕士
【关键词】SBR;水质波动;同时脱氮除磷;FCASM4;数值模拟优化;智能化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慧.论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D].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2013,硕士.
[2]赵秦怡,王丽珍,顾应龙.基于邻接图的空间分类算法的改进[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9:115-117.
[3]成阳.可信云计算服务平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4]徐良.一种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03:265-268.
[5]杨茹.校长的“管理理论”:学校管理活动的实地研究[D].南昌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6]童敏.地震纹理属性提取方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数学,2013,硕士.
[7]余森江.硅油基底上受限金属薄膜自组装褶皱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物理学报,2014,11:243-250.
[8]杨洪勇,田玉平.具有反馈时延的TCPVegas拥塞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04,04:372-376.
[9]张维通.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及其应对[D].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2014,硕士.
[10]龙旋,陈福生.基于数据集市的DDSS的开发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03:61-63.
[11]许邦贤.基于预测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变动的债券积极投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世界经济,2012,硕士.
[12]刘光焕.碳纳米材料的模板法制备与结构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0.
[13]李静.超声造影剂的体内外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3,硕士.
[14]王欢.企业薪酬非对称性变动的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企业管理,2013,硕士.
[15]胡江华.静态图像的行人分割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4,硕士.
[16]韩云龙.太原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思考[D].中国农业大学,种植业,2004,硕士.
[17]陈俊,陈佳胜,张琦雪,严伟,沈全荣.超超临界机组发电机定子和转子接地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20:101-103.
[18]陈壮源.全麻期间靶控输注罗库溴铵效应室靶浓度分析[D].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19]赵甲芳.环形二级倒立摆的稳定控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2013,硕士.
[20]张爽.Al-Al/B_4C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21]张巽.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立体图像对获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1,硕士.
[22]刘凤翘.我国选矿自动化的进展[J].冶金自动化,1982,05:11-16.
[23]管伟光,马颂德.具有形变的平面轮廓匹配问题[J].自动化学报,1996,06:666-671.
[24]陈文骏.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25]杜树增.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关系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2013,硕士.
[26]庞敏,廖崇尧,朱克杰.当前可靠性增长试验存在问题及建议[J].质量与可靠性.2004(01)
[27]王玉琢.回转式形状记忆合金锁紧释放装置研制和实验[D].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2013,硕士.
[28]马小雯.高热导石墨衬底上氧化锌薄膜的超声喷雾热解法生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硕士.
[29]王殿,袁芳,王宝山,陈敏.能源植物杂交狼尾草对NaCl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阈值[J].植物生态学报,2012,06:572-577.
[30]李金标.白水江青龙水电站引水隧洞隧址区花岗斑岩深风化机理及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2013,硕士.
[31]陈于淋.基于双光注入VCSELs产生可调谐毫米波[D].西南大学,光学,2013,硕士.
[32]李紫烨.人民政协界别角色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3,硕士.
[33]杨建辉,刘永清.广义分布参数扰动系统滑动模态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0,02:145-148.
[34]陈彧.基于玻璃基底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35]侯志鹰,张英华.坚硬顶板控制技术在综放开采中的应用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02)
[36]吕建平,赵树芗,王正光.一种基于预测跟踪技术的地图识别方法[J].自动化学报,1991,01:77-82.
[37]吴鹏.乙醇酸/已内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东华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位),2014,硕士.
[38]彭芳芳.炭气凝胶及炭气凝胶/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39]徐志平.我国高校新教师供需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2013,硕士.
[40]郑倩倩.“荷赛”和“华赛”的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新闻学,2013,硕士.
[41]农行深圳分行课题组.会计大集中:点燃流程再造[J].农村金融研究,2003,05:5-12.
[42]曾妍.团体归因训练对高职生感恩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2013,硕士.
[43]李志顺.基于VxWorks的检查点容错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4,硕士.
[44]凌郦婕.当今女性文化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2014,硕士.
[45]王彬.大跨度空间结构风振和地震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7.
[46]魏露露.大功率LED灯散热器的优化与散热特性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2013,硕士.
[47]周光俊,龙太江.网络社团研究述评与展望[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04:48-52.
[48]李孟刚.河南浚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2014,硕士.
[49]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2:10-15.
[50]李丹.痒觉传染与痒觉共情的脑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