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连作栽培与间作调控对根际土壤的影响
【摘要】针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广泛种植,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导致的马铃薯连作栽培障碍广泛存在的现象,利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土壤常规理化分析与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法)、16SrDNAPCR-RFLP的手段,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多样性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下马铃薯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规律;在连作10年的马铃薯田块上,阐述了马铃薯间作玉米、马铃薯间作蚕豆和马铃薯间作荞麦3种模式调控连作栽培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持续马铃薯连作使得根际土壤pH出现升高的趋势,但随连作栽培年限的增加未引起根际土壤养分的耗竭;持续连作改变了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及土壤酶的活性;马铃薯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微生物量氮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持续马铃薯连作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利用强度较大,其次是氨基酸类化合物,对多聚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强度较弱。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T-RFLP)显示,随连作栽培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菌属数下降:连作2年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细菌菌属数为70种,连作6年为56种,连作10年为39种。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的田间产量有下降趋势。间作栽培后,马铃薯根际土壤pH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根际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11~0.49g·kg-1、0.44~0.47g·kg-1、76.56~89.91mg·kg-1、59.86~192.6mg·kg-1,其中土壤速效磷降幅最大,达45%以上。3、间作玉米、蚕豆和荞麦降低了土壤基础呼吸强度;间作玉米和荞麦降低了马铃薯根际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间作蚕豆增加了马铃薯根际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和微生物熵。间作玉米和荞麦改变了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对主要碳源的利用强度,以间作蚕豆的增幅更为显著,培养120h时,马铃薯||蚕豆、,马铃薯||玉米的AWCD值分别比单作升高了13.39%和4.30%,间作荞麦却降低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碳源转化效率。4、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T-RFLP)的研究发现:间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含有互营单胞菌属,它是一种产酸菌,能与暗杆菌属和梭菌属等共同作用将各种脂肪酸、醇类等物质降解成乙酸和氢气,马铃薯间作后pH的降低可能与间作促进了这类菌群的生长有关。间作蚕豆后,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细菌菌属数量增加到43个,间作丰富了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结构构成,扩宽了其的遗传多样性,为持续、健康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田间小区测产结果显示,间作蚕豆处理单位面积土地上马铃薯产量略有提高,而间作玉米、间作荞麦,单位面积土地上马铃薯的产量均低于对照。马铃薯间作蚕豆显著增强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与功能多样性,而且能维持较稳定的产量。因此,马铃薯||蚕豆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改善马铃薯连作栽培根际微生态环境、缓解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栽培模式。
【作者】汪春明;
【导师】马琨;
【作者基本信息】宁夏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14,硕士
【关键词】马铃薯;连作;间作;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磷脂脂肪酸(PLFA);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参考文献】
[1]李传群.科技成果设计转化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张亮,黄曙光,胡荣贵.线性合成的双粒度RNN集成系统[J].自动化学报,2011,11:1402-1406.
[3]傅银银.中国多晶硅光伏系统生命周期评价[D].南京大学,环境科学,2013,硕士.
[4]李丹.基于FM-RDS技术的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的设计[D].郑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5]苗莉.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模式选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2013,硕士.
[6]姚海燕.非自主的存在: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2004,硕士.
[7]熊鑫,王周福,马静,韩春晖,王晓玲.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流变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3,05:990-993.
[8]伍庆辉.粪肠球菌胶原黏附素基因转化变异株在留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中的致病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2014,硕士.
[9]蒋英华.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实现一个XML文档分类器[J].科技资讯,2005,25:66-70.
[10]温贤.论建筑业因工致损农民工的救济途径[D].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2,硕士.
[11]刘自湖.建设中的石长铁路[J].中国铁路.1994(05)
[12]李畅,李仁发,周铁军.一种基于统计优化的客户关系管理[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08:109-111.
[13]毕丹.聚乳酸/层状无机物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14]申学超.我国量刑规范化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刑法学,2012,硕士.
[15]张挺松.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3,硕士.
[16]张卫兵.“数字校园”与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04,硕士.
[17]毛英才.碳化钛增强铜锡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18]张亮.数字社区网络中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2012,硕士.
[19]张帅.二茂铁基—壳聚糖席夫碱的制备与表征[D].郑州大学,物理化学,2013,硕士.
[20]申郑.一类特殊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应用数学,2014,硕士.
[21]周耀华.掌握区域成矿规律指导全省地质找矿——浅谈江西省第二轮成矿远景区划[J].江西地质科技.1995(01)
[22]康晓梅.下肢偏瘫康复机器人的设计[D].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2014,硕士.
[23]胡东艳.高校学生社区式管理研究[D].宁波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4]张玉斌.股票市场信息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
[25]徐璐洁.论《叶沄》英译的翻译策略[D].复旦大学,英语笔译,2012,硕士.
[26]赵丽红.北方山地丘陵类型区金属矿土地复垦方案的设计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27]冯飞.基于流体动力学和藻细胞受光特性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与放大[D].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14,硕士.
[28]郑海兵.游走于“主旋律”和“大众”之间的官场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3,硕士.
[29]段智辉.快速液压夯实机的远程监控研究[D].长安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30]唐秋妩.汉语否定词“不”、“没(有)”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西安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1]黄兴.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32]谈高超.基于机器视觉的批量零件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与工程应用[D].东华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33]胡敏,吕仲涛,苗勇,杨彬辉,毛钢兵.IT运维诊断面对面系列活动(二)大集中之后的运维之路[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22)
[34]王红军,陈庆新,陈新,郑德涛.基于效用分析的客户聚类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03:237-241.
[35]姚婷.英国现行移民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国际政治,2013,硕士.
[36]罗航.基于钢柱低周反复试验的竖向作动器对柱水平力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结构工程,2014,硕士.
[37]刘贞国.预应力锚索结构的腐蚀行为[D].中国矿业大学,结构工程,2014,硕士.
[38]张中博.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学生写作中代词用法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39]杨莹.广州市公务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40]李丹枫,王连俊,葛宝金,单体龙.缓倾顺层高边坡锚框桩组合结构抗滑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4,04:137-142.
[41]庞柱琴.《论印绝句》整理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13,硕士.
[42]赵杰.城市内涝应急管理兵棋推演系统建模及仿真[D].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013,硕士.
[43]王国强,丁平,傅承新,杨万喜,于明坚,杨卫军,徐驰,褚建君,张雪洪,乔守怡.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2:221-225.
[44]王照,任雁铭,高峰,张阳志.IEC61850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9:76-78.
[45]张静,李志强,何凤军,赵红光,濮钧,刘取.全过程励磁控制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5:124-129.
[46]相文强.塔河渣油脱钒与加氢热解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13,硕士.
[47]李超.民族院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48]胡建德.瞬变电磁测深和直流电测深资料的联合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05:549-558+618.
[49]王铠尧,肖扬.基于原模图LDPC码的电视频带认知MIMO系统[J].应用科学学报,2014,03:237-245.
[50]张思建,林志赟,颜钢锋.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架空输电线覆冰厚度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7:99-102.
- 下一篇: 时变信道下的时反OFDM水声语音通信技术研究
- 上一篇: 基于流—固耦合的汽车减振器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