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Fe负载陶粒吸附除磷研究

新型Fe负载陶粒吸附除磷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23-12-22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618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国内外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素,因此,有效控制水体的磷成为解决全球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去除污水中磷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吸附法由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吸附除磷常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天然及合成的吸附剂,如沸石、钢渣、粉煤灰等,这些材料适用范围较小且价格昂贵而不利于实际应用。此外,大多吸附剂为粉末状,使用不便且不易回收。本文以蒙脱石、白云石为骨架材料,以FeSO4·7H2O为改性剂,以可溶性淀粉为成孔剂,利用混料设计方法优化材料,确定四种原料的最佳配比,得到最终试验用陶粒,将其制成球形和柱状两种形状,应用于人工合成的含磷废水中,探讨其在静态和动态运行条件下的吸附除磷性能。本研究首先对球形陶粒在静态试验条件下的吸附除磷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H值对材料吸附除磷效果的影响。根据混料设计法得出材料的最佳配比为:每10g混料中添加3.8777g白云石,2.9955g淀粉,2.1269g蒙脱石,1gFeSO4·7H2O。球形陶粒静态吸附除磷实验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说明在固液两相界面发生了单分子层吸附。通过研究吸附除磷的热力学可知材料静态吸附除磷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球形陶粒在pH为2.8~12的范围内均保持较高的吸附去除率(约100%),这说明本试验所用材料具备很广的pH适用范围。一般实际污水均为流动状态,为了研究材料在动态条件下的吸附除磷效果,本研究按照优化配比制备而成柱状陶粒并将其投入动态含磷废水中,利用吸附柱试验探讨了柱高(吸附剂量)、进水初始磷浓度、共存离子对动态吸附除磷的影响。吸附柱高与吸附达到穿透和平衡的时间成正比,而进水初始磷浓度与吸附达到穿透和平衡的时间成反比,说明可供吸附的位点越充足,磷酸根的吸附越完全。由BDST模型求得吸附柱的吸附容量为1947mg/L。初始磷浓度为10mg/L、30mg/L和50mg/L时,由Thomas模型计算得出吸附柱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8755mg/g、60.7150mg/g和58.8313mg/g。不同共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多价态的离子比单价态的离子更容易被吸附,吸附柱吸附速率按照SO42->NO3->NH4+的顺序排列。另外,本研究测定了球形及柱状陶粒的物理性能,结果显示优化的陶粒所具备的较高除磷性能得益于其具备较多的孔隙结构。为了探讨各材料的吸附反应机理,本研究采用BET和EPMA测定了材料的物理性能,得出两种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元素组成,另外还对吸附反应前后的球形及柱状材料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SEM)和能量色谱分析(EDS),两种陶粒吸附除磷过程均主要为水溶液中的磷酸盐与吸附材料中含Si、Fe的有效组分发生配位体交换,同时也包含化学沉淀。
【作者】宁倩;
【导师】胡伟武;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2014,硕士
【关键词】混料设计;陶粒;磷酸盐;动态吸附;静态吸附;

【参考文献】
[1]王丽君.中国网络小说的影视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传播学,2013,硕士.
[2]张超卓.海蓝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3]樊中奎.地质资料全文聚类分析及信息提取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算机技术,2014,硕士.
[4]张桐.Coping with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s in Liaison Interpre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rsational Principles[D].西安外国语大学,翻译,2014,硕士.
[5]黄丹.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金融学,2012,硕士.
[6]李雨锡.我国污染场地再利用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2013,硕士.
[7]崔雅琼.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转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法学,2013,硕士.
[8]樊玮.多Agent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08:39-41+45.
[9]张庆.纸雕艺术的设计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2013,硕士.
[10]董婷婷.大众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的角色和功能[D].黑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2013,硕士.
[11]杨春然.论服刑人员的民事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2004,硕士.
[12]郭晓赟.经理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2004,硕士.
[13]张硕琳,罗洪斌.基于NetFPGA10G的网络组件存储功能设计与实现[J].电信科学,2014,09:18-22.
[14]张燕.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比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学,2013,硕士.
[15]李雪兰.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预镇痛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的应用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2013,硕士.
[16]周涛,陆慧玲.基于Web的挖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01:63-66.
[17]李青.娱教技术视野下中学《信息技术》“三课一体”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3,硕士.
[18]菲菲.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研究[D].吉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2014,硕士.
[19]刘小毅.针灸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滞文献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史文献,2014,硕士.
[20]李婷.陕西省地勘行业薪酬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21]赵斐斐.基于信息分享的我国透明政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2014,硕士.
[22]刘壁松,李春平.一个可扩展的文本分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30:102-106.
[23]张玉娟.布尔函数代数免疫度分析与MAI函数构造[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密码学,2012,硕士.
[24]李超.基于SiC_p/AZ91D复合材料真实微观结构的多尺度模拟计算[D].中北大学,航天工程,2014,硕士.
[25]支丽平.基于专利计量视角的我国本体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情报杂志,2014,06:79-83.
[26]刘长青.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及治理[D].厦门大学,金融,2014,硕士.
[27]虞军.3G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信企业客户服务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专业学位),2013,硕士.
[28]王瑞之.费孝通民族思想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启示[D].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29]尹一芝.德意电器专卖店渠道战略与运营模式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0]宋鹏超.电子邮件作为司法证据之证明力评价体系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硕士.
[31]刘颖.基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电敏感水凝胶研究[D].华侨大学,材料学,2013,硕士.
[32]乔腾宇.高等院校基本建设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33]常建立,王珂玮,徐倩倩,高素梅,任铁真.石墨烯包裹P25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4,02:365-370.
[34]冯吉.江苏电信数据仓库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2013,硕士.
[35]马明远.基于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求解组合拍卖问题[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2013,硕士.
[36]甄岩.卷积型对称小波的构造方法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应用数学,2004,硕士.
[37]赵莉.交通运输能源效率及节能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2012,硕士.
[38]包云.铁路列车席位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9]赵蓉.长三角经济圈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结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国际商务,2013,硕士.
[40]王建伟.中学体育课堂互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2013,硕士.
[41]夏广洁,宋萍,邱宇平.牛粪源和木源生物炭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03:569-575.
[42]柏巍.骨组织超低温保存中CPA导入和洗脱过程的传递现象[D].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2004,硕士.
[43]张芳芳.基于DM642的车牌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4]任志敏.阎锡山发行晋钞研究(1917-1936)[D].山西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2014,硕士.
[45]张平,张金宁,王清清,魏取福.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3,07:56-61.
[46]尹永观,葛军,李文卓.扩散硅压力传感器误差补偿方法的研究(二)[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1(03)
[47]江洪,屠立.企业CRM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框架[J].轻工机械,2005,04:159-162.
[48]甄丹彤.基于神经网络集成Ada-S算法的文本分类[D].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3,硕士.
[49]周高煜.大辽河氮、磷输送平衡研究[D].东华大学,环境工程,2013,硕士.
[50]李午,余其来.连铸二冷区铸坯表面温度的连续测量[J].冶金自动化,1993,03:17-19+56.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