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与《韩非子》文章理念和创作特色的异同

《荀子》与《韩非子》文章理念和创作特色的异同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24-11-29 分类:硕士论文 喜欢:1261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荀子和韩非均代表着战国末期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荀子博学多识,曾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晚年于兰陵著书,继承并发扬了儒家思想。韩非早年师从荀卿,“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是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比较《荀子》和《韩非子》二书,主要探讨它们文章理念和创作特色的异同,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荀子》和《韩非子》比较研究的现状,说明研究意义和写作难点,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做简单说明。第一章,《荀子》和《韩非子》文章理念之异同。本章先通过“辩”的对比,说明二书对待“修饰”的不同态度:《荀子》提倡并追求修饰,《韩非子》则反对和摒弃修饰。然后通过“说”的对比,说明二书在阐述进谏方法时都主张“修饰”言辞,与前文造成的冲突,再分析冲突出现的原因,最后揭示出二者皆以功利实用为目的的文章理念。第二章,《荀子》和《韩非子》论说特色之异同。本章主要从文章结构,论据选择,论证方法三方面展开。结构上二书皆以题名篇,但各有特色,《荀子》注重对中心论点的提取,《韩非子》则追求简约,命题时喜欢使用数字。在行文中,二书多采用总分结构,在一个中心点下设置多个分论点,差异在于《荀子》的分论点的设置以递进关系为主,而《韩非子》则是以并列关系为主。此外,《荀子》和《韩非子》文中都出现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即通篇并列式,主要为驳论文,这种形式的文章不管是数量上还是写作的规模上,《韩非子》都远胜《荀子》。论据选择上二书皆擅长以常识入理,在取材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以人情说理时,二书选取的角度不同,《荀子》选取自然之情,《韩非子》选择人伦之情,却殊途同归,都旨在突出人情之恶,以论证各自的观点。《荀》、《韩》二书还大量引用历史故事,《荀子》引用故事绝不程式化,灵活安排它们的位置,《韩非子》则在有些篇目中特别追求故事安排的整齐性,并且二书在对历史故事的解读上也不尽相同,典型人物的塑造也各具特征。此外,二书皆以古语明理,不过选取的对象有所不同。论证方法上主要借用逻辑学中的推理方法。从全文的逻辑推理来看,二书皆以演绎法为主,但演绎中包含归纳法,另外《韩非子》中出现通篇使用归纳法的论说文。在论说过程中,《荀》、《韩》皆大量使用类比论证,但《荀子》多为异类事物的类别论证,《韩非子》多为同类事物类别论证。对比论证也是二书共同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在使用过程中各具特色。第三章,《荀子》和《韩非子》修辞特色之异同。本章主要讨论比喻、对偶、排比、顶真四种修辞手法在二书中的运用。比喻方面主要分析《荀》、《韩》喻体选择的相似处和差异点以及将二书对读所产生的“喻之二柄”现象,另外通过总结二书皆采用铺陈式的比喻方式突出表现出战国时期散文喜爱博喻的创作特点。对偶方面主要突出《荀》、《韩》皆使用对偶下定义和分层列举的特点,同时比较二书中对偶与其他修辞结合的情况,《荀》书中的对偶多与比喻结合,《韩》说中的对偶则多与对比结合。排比方面,《荀》、《韩》二书皆大量使用排比,但各具特点。《荀》书中使用排比手法娴熟,层层推进,表现出雄浑敦厚、波澜壮阔之风,《韩》书中的排比则善于将一系列史实串联起来,详细列举,给人宏富雄辩之感。顶真方面,二书皆试图通过使用顶真手法使说理变得顺畅自然。《荀》书中的顶真往往与对比结合起来,通过顶真将要对比的事物串联起来,层层比较,优劣立判。《韩》书中的顶真则多出现于《解老》篇,充分利用顶真能实现连续性思维转换的特点,借道家经典阐述法家思想。
【作者】黄婷;
【导师】李生龙;
【作者基本信息】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4,硕士
【关键词】荀子;韩非子;理念;论证方法;修辞;

【参考文献】
[1]吉庆.狄兰·托马斯诗歌中的“双向运动”[D].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硕士.
[2]李冬辉,王金凤,史临潼.分形在直流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1:57-60+88.
[3]陈莉娟.高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困难成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4]王正志,周宗潭,张良起.参数不确定系统的H_∞估计问题的显式解和中心解[J].自动化学报,1997,01:18-25.
[5]齐飞.矿井提升机振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研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012,硕士.
[6]荣磊.乳腺癌细胞释放的EXO在机体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7]段志坚.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8]陈珠.法律翻译的主要难点及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学位),2013,硕士.
[9]辛愿.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013,硕士.
[10]赵争争.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立法比较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民商法学,2014,硕士.
[11]徐杰舜.泰国的洛真人——东南亚土生华人系列之四[J].百色学院学报,2014,04:100-107.
[12]龚建华,林珲.分布式地学虚拟环境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09:67-73.
[13]孙杰.聚吡咯—氧化铁电化学复合及复合膜超电容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物理化学,2010,硕士.
[14]于向智.抽油机下冲程能量回馈控制系统设计[D].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0,硕士.
[15]谷甜田.对外汉语教学学生评价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13,硕士.
[16]秦勇.广安移动传输网规划项目进度与成本优化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17]李明明.硫酸盐还原菌胞外聚合物与金属离子的交互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环境工程,2014,硕士.
[18]杨泽民,陈莉.数据挖掘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06:62-65.
[19]周文静.货币供应量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学,2014,硕士.
[20]姚林.小区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D].南华大学,2012.
[21]宋林君,翁泽宇,王辉,胡志根,朱甫宏,梅金虎.基于极限植入力分级的电动钉枪性能试验[J].轻工机械,2013,05:85-87+91.
[22]罗贤卿.藏区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23]张舜.湘西州吉首市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2012,硕士.
[24]汤海霞.移动通信企业客户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4.
[25]马晓雯.中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教育学原理,2014,硕士.
[26]夏蕾.郭沫若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中西美学比较,2014,硕士.
[27]焦连志.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跨越[D].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硕士.
[28]刘磊.异构五核XDSP调度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2013,硕士.
[29]彭艳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企业管理,2014,硕士.
[30]王羽.一次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肝TMPRSS6、TWSG1及肠铁吸收的动态变化[D].河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2014,硕士.
[31]周平.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会计学,2013,硕士.
[32].活力青年新杭氧人特辑[J].杭氧科技,2014,04:35-45.
[33]郑海英,王春霞,王俊生,张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措施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59-60.
[34]孙静宜.化痰逐瘀消瘤汤治疗原发性脑瘤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2013,硕士.
[35]李娜.社会转型期人的价值观嬗变与建构[D].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14,硕士.
[36]黄铁军,郑锦,李波,傅慧源,马华东,薛向阳,姜育刚,于俊清.多媒体技术研究:2013——面向智能视频监控的视觉感知与处理[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4,11:1539-1562.
[37]本刊编辑部.正确认识断层正确解释断层[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2,06:1-9.
[38]蒋海渔.试论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启示[D].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4,硕士.
[39]罗姗姗.论信仰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D].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2013,硕士.
[40]蒋鹏.一株以亚硝氮为唯一氮源生长的不产氧光合细菌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和相互转化[D].华侨大学,微生物学,2014,硕士.
[41]张航宇.风力发电变压器连线杆振动疲劳断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2013,硕士.
[42]李进华.网格知识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
[43]扎伊尔江.新疆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监管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共管理,2014,硕士.
[44]阿依古丽·吐尔逊.某医院住院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45]薛兴昌,穆世功,周方,张进之,王其峰,王并生.太钢可逆冷轧机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1988,05:24-27+55.
[46]魏庆强.基于UG的DISA铸造浇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3,硕士.
[47]马冬君.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2012,硕士.
[48]陈逸夫,刘吉强.移动应用特征提取算法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4,10:18-23.
[49]林沧.船舶自动化系统网络监测数据获取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50]陈冰琳.2012年“Possible Japan-China Tensions over Their ASEAN Policy”学术讨论会口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翻译,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