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8-08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2160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源,其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为了确保农业产量,我国农业采用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区域农业发展与碳减排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因而本文在遵循农业生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下,确保农产品供给,促进区域农业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并根据农业发展与碳排放间关系对各阶段进行划分:农业发展与碳排放不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潜在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正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负相关阶段。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耕地量少固碳能力降低、化学农业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国家高额补贴致化肥需求膨胀、农药与农膜过度施用等影响农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其次,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行建模分析,根据各因素对我国不同区域典型省份农业产值的影响程度,结合农用化学物质碳排放系数以及各典型省份的森林资源情况,得出多数区域现有的森林资源无法完全吸收农业生产碳排放的结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别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在低碳经济趋势下总体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东部区域经济协调度较好,而经济较落后但农业资源未被完全开发的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协调度较好,但社会协调度较差。再次,提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推进机制。本文分别从农业经济演进规律、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消费者的低碳农产品需求等方面,探讨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各种驱动因素,并分别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而提出相应的推进机制。最后,提出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策略。一是通过政府、市场和农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促进农业协调发展;二是培育农业经济主体;三是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作物碳吸收率及经济、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情况对区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四是发展农业碳金融为农业协调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区域共同研发并共享创新农业低碳化生产技术,促进低碳技术资源利用效果最大化,并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的形式推广农业低碳化生产。综上,本文以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为前提,以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运行机理为切入点,在对我国农业发展及与碳排放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数量经济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建立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评价;通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驱动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机制;最后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进一步丰富了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并为各级政府应对温室效应制定农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师帅;
【导师】陈红;
【作者基本信息】东北林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2013,博士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协调发展;驱动因素;推进机制;

【参考文献】
[1]荀冰畅.语文学科造句训练研究[D].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2]王景竹,乌兰木其.访问者关系管理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5,04:115-118.
[3]王文岩.应用4DCT技术研究呼吸运动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肿瘤学,2013,硕士.
[4]钱太寿,丘明新.宁夏灵武白家滩湿润型流动沙丘人工植被配置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66,00:105-119.
[5]路增祥.矿仓钢轨加固工艺改进及其施工方法[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02)
[6]高慧.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3,硕士.
[7]周芳芳,樊晓平,叶榛.均值漂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7,08:841-847.
[8]阳剑兰.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03,硕士.
[9]敖文,汪洋,李和平,席剑飞,杨卫娟,刘建忠,周俊虎.不同气氛下硼燃烧发射光谱分析及火焰形态研究[J].推进技术,2014,05:648-653.
[10]毛云龙.基于第三方物流增值业务模式的仓单质押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1]赵国栋.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与减震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8.
[12]田忠诚.锰矿泥浮选[J].中国锰业.1984(02)
[13]杨雪梅,庹先国,任家富,陶永莉,曾旖,穆克亮.用于在线X荧光分析的自动制样送测系统的研制[J].冶金自动化,2007,03:44-47.
[14]张文明.壮锦纹饰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教育学原理,2013,硕士.
[15]陆成.霍乱弧菌胆盐外排相关基因筛选方法的建立及有氧生长相关蛋白Scol和C-signal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2012,硕士.
[16]孙汉杰.两岸大学生招贴作品艺术形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2012,硕士.
[17]崔汉国,刘健鑫,李正民.基于金字塔技术的STL模型数字水印算法[J].自动化学报,2013,06:852-860.
[18]刘银官.从遏制房价看政府与市场关系[D].苏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19]郭璞.高速铁路客运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设施配置布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硕士.
[20]田戈.明清时期今慈溪市域的海塘、聚落和移民[D].复旦大学,历史地理,2012,硕士.
[21]辜剑.基于时间属性序列图的运行时验证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4,硕士.
[22]胡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对教师学科教学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23]李凯.台湾海峡冷空气过程及其对表层水温的影响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环境科学,2013,硕士.
[24]汪勇.嵌段共聚物直接碳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
[25]杨晓丽.SG公司文化建设改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2013,硕士.
[26]贾舒颖.《金瓶梅》与《源氏物语》人物形象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2,硕士.
[27]古扎努尔·艾斯卡尔,余钰骢,应铁进.几种表面活性剂对大豆分离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4,08:131-136.
[28]刘志辉.大流行H1N1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重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2012,硕士.
[29]宋海洋.过山车轮轨摩擦实验台设计及动态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3,硕士.
[30]郭仁鹏.EBPVD制备Fe基ODS合金的Y、Ti微合金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工程,2013,硕士.
[31]鞠阳.基于制度视角的转型中国道德困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育,2013,硕士.
[32]智晶子.重庆武隆机场场地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2011,硕士.
[33]高爽.高中生散文阅读理解力培养的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教育,2013,硕士.
[34]杨娟.新疆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13,硕士.
[35]王远恒.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及完善[D].华侨大学,法律,2013,硕士.
[36]杜懿洁.良渚文化村的视觉形象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位),2014,硕士.
[37]耿联.培育增长点,防“规划”揠苗助长[N].新华日报,2015-01-11001.
[38]张嵩,张保会.Hilbert-Huang变换在距离保护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9:69-74.
[39]张振羽.发动机喷油嘴异形槽电解铣销加工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40]乔枫,肖正宇,郭焱,李劲松,袁晓红.能源中心技术在酒钢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8,02:16-20.
[41]屈龙.山地大城市公交一体化线网布局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及管理,2012,硕士.
[42]董丹.HZ商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3,硕士.
[43]沙慧新.基于知识粗糙度和拓展属性约简的若干智能挖掘算法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44]王德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油田长期稳产[J].油田地面工程.1986(01)
[45]熊冰玉.理念与实践:中学历史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特征和意义[D].温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2,硕士.
[46]付露.语境视角下春晚小品台词的语义偏离研究[D].西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47]刘振宽,吴永刚,刘英杰.近地表层地震层析成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03:294-301+398.
[48]曹亚楠.基于AMESim的大流量安全阀动态特性分析与仿真[D].西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2014,硕士.
[49]马媛媛.地理课程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50]董彬,崔雪梅,常春.RFID技术在焦化三大机车自动控制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3,03:37-40.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