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村民主体认知视角下乡村聚落营建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0月11日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建设已走过了三十余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负面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延伸,一些曾经质朴的田园风貌正面临着地域文化失语、生态环境退化,空间形态无根等问题的蔓延。对于乡村聚落的营建而言,如何在巩固成果的同时化解当下的问题,从而使乡村风貌得以全面改善和村民生活获得实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对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现路径 09月25日

【摘要】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深刻变革,主体意识被唤醒,独立性逐渐增强,创造活力得到空前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担负关注人自身发展,解读人生价值,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为深刻地认识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线”的价值 […]

“凝视”理论研究 09月22日

【摘要】“凝视”,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文论和文化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凝视指携带着权力运作和欲望纠结以及身份意识的观看方法,观者多是“看”的主体,也是权力的主体和欲望的主体,被观者多是“被看”的对象,也是权力的对象,可欲和所欲的对象。看与被看的行为建构了主体与对象,自我与他者,但在多重目光的交织中,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又面临着转化的可能。因此,“凝视”导致了“看”的行为过程中产生复杂和多元的社会性 […]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学校教学文化研究 09月13日

【摘要】教学文化是教育教学观念产生的“土壤”,有什么样的教学文化,就会产生相应的教学理念。受主客体理论的影响,学校中的教学文化长期出现工具理性思维,以教育对象的可塑性为基础,把教学活动中的关系衍变为人与物的关系,教学的目的就是占有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或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这种被主客体观念禁锢下的教学文化弊端日趋明显,它阻碍了教学主体间的交往与发展。主体间性它尊重人的主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