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七产地土壤肥力状况和三七植株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10月05日

【摘要】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三七生产在我国中药材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2012年云南文山州三七产业总值已越百亿。本研究分2年选取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46个三七种植地,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产地地理信息、土壤-植株养分含量、植株农艺性状-生物量和品质指标进行系统调查、测定及分析,研究对比了不同三七种植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11月13日

【摘要】森林生物量是陆地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地估算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全国6个落叶松人工林主产区的209块标准地的310株单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对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预估模型的技术方法和精确估算碳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详细阐述贝叶斯原理在生物量建模中的运用,比较了贝叶斯方法和贝叶斯分层方法,为生物量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技术方法;基于贝叶斯分层 […]

AM真菌对刺槐光合固碳和能源性状的影响机制研究 10月28日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s,AM)真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irregularis)和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forme)对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实生苗的生长、根系形态、营养吸收、叶片结构、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菌根化刺槐的热值、碳含量、灰分、木质素、纤维素、生物量、能量积累和碳素积累等能源性状指 […]

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和水通道蛋白基因功能研究 10月23日

【摘要】东方山羊豆(GalegaorientalisL.)属于豆科山羊豆属,为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提高牧草生物量、抗逆性是牧草育种的主要内容。植物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是牧草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途径。本论文选择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水通道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因功能验证及转基因研究工作。本试验主要取得如下进展:1.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东方山羊豆赤霉素受体(GoGID) […]

喀斯特干湿交替生境下AM真菌对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0月22日

【摘要】喀斯特地貌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大量分布,尤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是最大的喀斯特地貌连续带。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储水能力差及岩石渗漏性强,临时性干旱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喀斯特通常分布在降水丰富的亚热带地区,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这些地区降水增多,因此喀斯特地区植物实际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是反复的干湿交替生境。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可提 […]

黄土高原地区林草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研究 10月16日

【摘要】随着“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等生态工程的实施,黄土高原地区的天然植被资源得到一定恢复,人工植被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林草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进一步增强。针对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林草生态系统碳密度数据相对匮乏和区域尺度林草生态系统碳储量尚未清晰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比对了典型林草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及其库 […]

羊草生长发育对模拟主要全球气候变化因子的响应 10月04日

【摘要】随着工业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等原因,以CO2浓度升高、温度增加、氮沉降和降雨格局变化为特征的全球变化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羊草(Leymuschinensis),作为一种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具有较强的抗旱和耐盐碱能力,同时它因较好的营养价值及良好的适口性成为一种重要的牧草。然而,随着气候变化以及草地管理不当等原因草地面积现已逐年减少,草地生产力也随之降低。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 […]

山西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配格局及碳储量研究 10月01日

【摘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资源等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生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而森林被称为陆地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森林碳循环也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估计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山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建异速生长方程,研究了 […]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养分内循环与周转利用效率的研究 09月19日

【摘要】近些年来杉木人工林多代连栽生产力下降日趋明显,但目前对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内在机制还不很清楚,因此,如何进一步揭示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的内在机制成为当前林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广大研究者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炼山、皆伐、除草等各种不合理营林措施,而较少从杉木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养分利用状况进行探讨。凋落物和细根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分利用的核心,凋落物的产量 […]

莱茵衣藻与根瘤菌共培养提高产氢及其生理生态学机理 08月23日

【摘要】生物质能源技术是解决当今世界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光合微藻制氢技术是未来清洁能源可持续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莱茵衣藻(以下简称衣藻)因为氢化酶活性高、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培养成本低、遗传背景清晰和分子操作系统成熟,成为研究微藻光合制氢的模式物种。衣藻氢化酶对氧气极其敏感导致其产氢效率极低是制约衣藻产氢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国际上提高衣藻产氢效率的策略主要有:(1)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