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国后景德镇陶瓷装饰绘画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01月29日

【摘要】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与社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是美学与生活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的产儿,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并服务于人民。陶瓷装饰绘画作为工艺美术史上陶瓷艺术的分支,属陶瓷装饰艺术类别,本文以建国后这六十年景德镇的陶瓷装饰绘画的特征及装饰绘画的演变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全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为引言,其中分为三点概括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该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与该课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基于笔墨的陶瓷绘画意境的研究 01月28日

【摘要】陶瓷绘画的起源与中国画一脉相承。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画的发展推动了陶瓷绘画艺术的形成。随着艺术史的流变,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陶瓷绘画不断吸收中国画的思想和技法并与中国画产生了交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绘画艺术的发展。陶瓷绘画中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其核心范畴。“气韵生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所追求的的最高审美境界。笔墨在陶瓷绘画意境的营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瓷绘 […]

传统陶瓷捏塑艺术的研究 01月27日

【摘要】中华文明是悠久的文明,源远流长,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历经波折,汇合众流,奔腾向前。中国雕塑早在中华文明曙光初露之时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国的大地之上、山水之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它也不断地向前发展,它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在发展中虽然丰富多彩,但是特色愈益鲜明。陶瓷捏塑作为雕塑艺术的先驱,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种类繁多的捏塑艺术品是伴随着陶器的出现才逐 […]

晚明“隐逸”题材陶瓷青花纹饰研究 01月22日

【摘要】从古代至近代,隐逸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流变,受隐逸文化的影响,在文学上产生了隐逸诗,在绘画艺术领域中则出现了具有隐逸思想的绘画题材。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受隐逸文化和文人画的影响,使具有隐逸思想的纹饰出现在晚明青花瓷画中。本文以晚明时期具有表达隐逸思想的陶瓷青花纹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从隐逸文化和古典画论相结合,以搜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运用历史学、图像学及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相关的 […]

论后现代艺术思潮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近30年产生的影响 01月17日

【摘要】现代陶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在陶艺领域的一个反映,其重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重泥性艺术语言的特色,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艺术等是前后呼应的,它主要受抽象表现主义影响产生,西方陶艺界普遍把1954年由陶艺家彼得.沃克斯带领的“奥蒂斯陶艺革命”作为现代陶艺的开端,现代陶艺在美国兴起以后,不断发展,风靡全球。中国的现代陶艺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的打开由西方传入的,在 […]

清代盛期陶瓷狮子形象探微 04月26日

【摘要】狮子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均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自汉代以来,由域外传入的狮子成为中国各类造型艺术普遍表现的对象,陶瓷狮子形象也颇为丰富,传承有序,集中体现了中国动物造型的艺术成就及时代特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国力强盛,陶瓷制造业空前繁荣。经过中华文化再造的中国化的狮子形象作为中国陶瓷的传统装饰题材之一,在清代盛期的瓷器上应用也较为广泛。同时,在18世纪这样一个东西方海上贸易商路畅达的时 […]

SHS自重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细长管 10月25日

【摘要】针对传统SHS法制备陶瓷内衬小口径管中陶瓷熔涂长度过短的问题,开发了制备复合细长管的新工艺。以Al粉和Fe2O3粉为反应原料,混合均匀后配合钢棒装填粉末,使粉料中形成空腔,反应时不锈钢管与地面呈80°夹角。结果表明:新工艺能够解决反应产物堵塞管道和管壁烧穿的问题,显著提高体系的燃烧速度,增加陶瓷的熔涂长度。钢管内壁均已涂上陶瓷,涂层厚度为1.2~1.5mm。涂层中气孔少,不存在凝固缺陷,可 […]

宋金元陶瓷上题写的诗词曲研究 09月01日

【摘要】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经济的高度发达与文化的繁荣以及雅俗互动所带来的人文风潮使得陶瓷文化产业一片繁荣。为迎合大众消费的需求,厂商将唐长沙窑时期的单个文字装饰发展为字、诗词、联句并存的局面。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金代虽昙花一现,但却在文化的大融合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促进了汉人与胡人的文化交流。而且以白地黑花为特色的磁州窑此时更是大放异彩,它在延续字、诗词、联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