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BVD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BVDV疫苗和猪瘟疫苗对牦牛的免疫效果 08月01日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是以高热、腹泻、胃肠黏膜出血、糜烂及溃疡、妊娠母牛流产、产畸形胎或死胎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病毒病。在1980年传入我国,并快速流行,危害黄牛、水牛、牦牛群的健康。牦牛群因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和当地牧民预防意识不高等因素,牛病毒性腹泻病感染情况十分严重。为了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群牛病毒性腹泻病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11年至2013年在西藏、青海和四川红原随机采集牦牛血清,应用ELISA […]
羊卓雍错流域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03月14日
【摘要】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区,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高原上的湖泊地处偏远,湖泊的萎缩或扩张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状况,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由于高原广阔复杂的地表状况和极端的气候环境,高原上的气象站水文站仍然比较稀少,利用传统的水文方法很难长时间地获取有效的水文数据对高原地区流域水文过程进行研究, […]
鄂尔多斯块体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结构 02月10日
【摘要】与稳定鄂尔多斯块体毗邻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整个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地带。对整个区域深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高原隆升或地壳增厚的机制,高原与周缘稳定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发生陆内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本文利用南京大学宽频流动地震台站观测数据及固定台站数据,通过环境噪声面波成像和天然地震面波频散反演,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和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高分辨率地壳结构及区内主要构造单元一维上地幔结构。鄂尔多斯 […]
基于球坐标系的卫星磁异常数据处理与正反演方法研究 12月30日
【摘要】岩石圈磁场主要反映岩石圈之内岩石的磁化强度(磁化率或磁矩)物性分布。由于岩石的磁化环境(指岩石被磁化时的外部磁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磁性载体及其经历的地质作用与构造演化存在差异,岩石圈磁场携带着岩石矿物成分、岩石结构、温度与压力状态、深部岩石变质作用及其经历的构造运动与演化过程等地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信息。随着地面磁测、船载磁测与航空磁测等的数据积累以及卫星磁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获得海 […]
青海大柴旦地区新生代磁性地层学与环境变化研究 12月29日
【摘要】新生代是地球岩石圈构造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印度板块经过长期向北漂移,在古—始新世期间终于与欧亚板块对接,新特提斯海域向西退去。印度与欧亚板块继续陆陆碰撞和陆内俯冲,导致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全球最高最大的高原形成。青藏高原的隆升不仅记录了陆—陆碰撞和岩石圈变形的历史,而且通过其巨大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迫使亚洲大气环流发生重大变化,对当今亚洲地貌格局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
青藏高原南部下地壳向北流动的依据 12月26日
【摘要】青藏高原南部下地壳流动成为当代地学研究的热点甚至前沿课题,其流动方向一直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埃达克质含矿斑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全岩Sr-Nd-Pb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合已有的地球物理资料,指示其下地壳由南向北的流动。本文进而厘定了成岩成矿物质源区,提出了含矿斑岩的成因模式以及岩浆侵位过程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同时,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卓奥友峰主峰 […]
青藏高原三种裂腹鱼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 12月07日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younghusband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oconnori)和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walton)(鲤科:裂腹鱼亚科)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注释与分析,以充实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本研究联合GenBank中所收录的共计63种鲤形目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构建了鲤科系统发育树,分析各亚科间的 […]
长江以南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联系 09月23日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0-2004年的逐日降水和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数据集,揭示出长江以南地区(以下简称江南地区)春季降水的特征,分析了长江以南地区春季发生连阴雨的典型环流特征,并通过数值试验探讨了青藏高原附近地区爬坡流和绕流等地形动力作用对长江以南地区春季降水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以南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比较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分布发现,江南地区以发生4 […]
日本东北地区与中国南北构造带北段深部结构研究及其意义 08月16日
【摘要】大陆动力学是当代地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其基本目标是探索大陆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目前看来,研究大陆深部结构、探索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最有效的方法,是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日本东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属于俯冲板块边界构造系统,而中国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内部一条典型的陆内构造带,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地震带,其北段(即贺兰-六盘-鄂尔多斯西缘构造 […]
青藏高原东缘壳幔速度结构研究 08月01日
【摘要】青藏高原东缘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华南地块、羌塘地块、印支地块和西缅甸弧等多个构造块体交界地带,此处地质组成复杂,构造运动强烈。众多学者使用各种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对此处的地质演化过程、构造机制等问题仍存在众多争议。自2011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在该区域实施了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计划,布设了350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台站间距约30km。得益于这前所未有的高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