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肥力的影响 08月07日

【摘要】利用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少耕、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少耕+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8种耕作方式对当地潮土酶活性、微生物群落数量、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探讨保护性耕作培肥土壤的机理和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玉米各生育期内,与常耕处理(对照)相比,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 06月13日

【摘要】本研究基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的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地(始于2002年),于2007~2012年系统的探讨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库演变(2002~2012)及其固碳机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2007~2012)及排放机理,并利用转变耕作方式和实行轮耕进一步探讨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演变、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和产量变化的影响,综合评价长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