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都市电影研究 12月30日
【摘要】娄烨的电影在新生代导演中别具一格,始终执着地坚持着对个人心理与自我的探索,主题永远是爱情,真实记录着中国都市被遮蔽的一面。本文力图跳出代群归类,不局限于一两部作品的研究,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做出系统细致的研究分析,充分尊重娄烨电影的作者风格以及其影像的独特性,肯定其作品在表现中国现代都市形态上的重要性。本文第一大章从“上海碎片”、“跨文化/区域景观”和“媒介空间背后的 […]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海德格尔之缘 04月02日
【摘要】人道主义问题是一个具有着悠久历史的话题。萨特和海德格尔有关人道主义问题的阐述有很多。学界对于海德格尔和萨特的研究一直存在,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也有很多,但是,迄今学者们针对海德格尔与萨特关系的解读都是单方面的论述,并没有形成鲜明对照的新的哲学立场。本文就是要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人道主义问题的往来做一个鲜明的呈现。本文共分两部分。上篇主要论述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萨特对传统人性论基础 […]
“石室中的呼喊” 12月27日
【摘要】“诗魔”洛夫作为当代著名的诗人,他所写的诗歌时刻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关注人的价值。具有“硬性”、“血性”,引起了评论界对他的关注。尤其是洛夫的《石室之死亡》引发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与无尽的解读。对于洛夫的《石室之死亡》,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阐释,但是却仍然有许多盲点值得挖掘与研究。尤其是关于《石室之死亡》中浓厚的存在主义的色彩的研究。虽然学界有着相同的认识:认定洛夫深受存在主义的 […]
人类生存探索之旅-解析《红王妃》 12月15日
【摘要】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作品主要关注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折射女性面临的各种艰难选择,以此探讨现代女性的出路。出版于2003年的《红王妃》是一部在世界性跨文化背景下探索人类生存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打破时空界限,进行过去和现在的对话,对人类生存进行探讨。西方学者多从女性主义和现实主义角度评析德拉布尔作品的写作主题,而国内外学者对于《红王妃》的研究更为少数,且也都延续了西方的女性主义批评视 […]
荒谬的存在与灵魂的超越 10月30日
【摘要】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自此开始,她的作品引起了众多读者与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并在世界文学界得到高度的评价。极具文学天赋的莫里森以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别具匠心的文学技巧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她的作品覆盖内容广泛,主题鲜明独特,以体现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其中种族问题、黑人民族意识、黑人女性等都是莫里森作品所体现的主题,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为《宠儿》。《宠儿》 […]
藻海中的真正存在 09月08日
【摘要】简·里斯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以其对边缘女性的生存和身份追求的关注闻名于世。其小说《藻海无边》问世以来就得到了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藻海无边》中的存在主义成分进行了探讨,运用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理论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命运,探讨该小说所反映的深刻社会意义、人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意义。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首先论述了男女主人公的异化和孤独;其次 […]
《院长的十二月》的存在主义解读 06月26日
【摘要】索尔·贝娄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贝娄一生获奖无数,他获得过普利策奖、三次国家图书馆奖,更于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等等。他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又一位文学巨匠,在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院长的十二月》刻画了一位在事业,生活和情感上经历了重重失败的异化的知识分子,因无法理解存在的真正意义而感到的彷徨与无奈,最后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和行动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开启了人生的新 […]
从《流亡记》看开高健的徒劳意识 06月10日
【摘要】开高健是战后日本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开高健1930年出生于大阪,童年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的青春期就是在战争中度过的。1957年,开高健在《新日本文学》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恐慌》,光芒初现,受到了广泛好评。同年,《巨人与玩具》《皇帝的新衣》等一一发表,其中,开高健凭借《皇帝的新衣》荣获芥川文学奖。此外,《璀璨的黑暗》荣获每日出版文化奖,《玉碎》荣获川端康成文学奖,《耳朵的故事》荣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