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调查及致病性、耐药性研究 04月24日

【摘要】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个养殖品种发生季节性、爆发性传染病。近年来,嗜水气单胞菌对包括团头鲂在内的多个淡水养殖品种的危害日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是我国特有的草食性养殖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出血病对团头鲂养殖的危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相关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03月22日

【摘要】本研究利用宁夏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O抗原平板凝集试验鉴定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运用PCR方法对耐药基因以及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对血清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irp2、iucA两种毒力基因的序列进行了分析比对,实验结果如下:1.根据GenBank报道的序列,设计大肠杆菌16SrRNA鉴定的通用引物,应用16SrRNA鉴定大肠杆菌的方法 […]

4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温度和pH的耐受与响应特征 10月14日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度、pH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4株鳖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ZHHYZ-1、ZHHYZ-2、ZHHYZ-3、ZHHYZ-4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4株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35℃,仅ZHHYZ-1能在高温45℃条件下生长;(2)ZHHYZ-1、ZHHYZ-3、ZHHYZ-4的适宜生长pH为6~9,ZHHYZ-2的适宜生长pH为6~8;(3)温度、pH对4株菌的生长存在 […]

上海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分子分型及tdh基因的克隆表达 07月28日

【摘要】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广泛分布于沿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及虾类,蟹类和贝类等海产品中,属革兰阴性短杆菌,有致病菌株和非致病菌株之分。致病菌株可引起人类腹泻、恶心、呕吐、腹部痉挛,严重的可以引起昏迷、脱水甚至死亡。因此,建立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了解副溶血弧菌在市售水产品的分布情况,对于食品卫生检测意义重大。为研究副溶血弧菌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从 […]

通过斑马鱼模型研究霍乱弧菌致病相关基因对其在中间宿主肠道定殖能力的影响 07月24日

【摘要】霍乱弧菌(V.chole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水生的弧菌,同时也是人类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目前对霍乱弧菌在实验室条件和致病条件下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较为详细,但对其在自然水体中的生存情况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较少,主要是由于缺少合适的模型。霍乱弧菌在淡水中一般不能独立生活,需要附着在水生动、植物体表才能生存,因此鱼类可能是霍乱弧菌的中间宿主之一。而斑马鱼(Danioreri […]

石首保护区麋鹿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寄生虫感染调查 09月27日

【摘要】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三大麋鹿保护基地之一,区内麋鹿全部实现自然放养,现已形成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但在2010年前后,由于疫病的爆发,区内麋鹿出现大规模死亡(张林源等,2011)。本研究针对保护区内麋鹿致病菌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对保护区内麋鹿的潜在病原进行调查,旨在为麋鹿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依据。大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在麋鹿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会对麋鹿的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通 […]

鸭源葡萄球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与致病性相关性研究 08月25日

【摘要】本试验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微生物学技术、PCR技术从2011-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湖北省部分鸭养殖场送检的组织中进行鸭源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并研究葡萄球菌毒力基因与对小鼠、家兔、鸭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从鸭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关节、肠组织中分离到细菌,纯化培养后的细菌经生长特性、溶血特性、血浆凝固酶特性、生化培养特性、16SrRNAPCR方法进行鉴定,共分离到39株葡萄球 […]

流产布鲁氏菌毒力基因筛选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10月24日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布鲁氏菌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后,主要引起动物流产和人的波状热。布鲁氏菌无经典的毒力因子,如质粒,外毒素,溶细胞素,荚膜或内毒素特性的脂多糖分子,其毒力主要体现在入侵宿主细胞并在胞内存活的能力,基于此,布鲁氏菌能感染宿主建立慢性感染,较难被清除,因此研究布鲁氏菌建立慢性感染和胞内存活所需的基因对于阐明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