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对高脂肪乳负荷肝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 06月30日
【摘要】目的:体外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研究对肝细胞内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肝细胞内UPR途径的活化作用。进一步探讨高脂肪乳负荷致肝细胞损伤的可能分子机制,观察异甘草酸镁是否对高脂肪乳负荷肝细胞有保护效应,为异甘草酸镁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临床前实验依据。方法:用含脂肪乳的细胞培养液培养L02肝细胞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存活曲线、油红O染色及光镜观察评价构建效率,筛选脂肪乳最佳 […]
静息能量代谢监测对创伤、脓毒症目标能量指导的临床研究 11月22日
【摘要】研究背景营养支持是救治创伤、脓毒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创伤、脓毒症病情复杂常使营养支持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在ICU仍高达40%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而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与不恰当的能量供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营养过度或营养不足均可使住院时间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多。营养不足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伤口愈合减慢、易发生院内感染;而营养过度使机体脏器负担加重,脂肪在肝脏的堆积,易出现 […]
大鼠脑死亡肾脏损伤和保护及脑—心双死亡供者器官捐献临床实践 11月04日
【摘要】作为最成熟的器官移植,同种异体肾移植在近十几年内已成为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在存活时间、生存质量和经济效益比等方面均优于透析治疗。然而,供体器官短缺严重限制了我国肾移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扩大供肾来源是我国乃至全球肾移植临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脑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对于我国肾移植临床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我国大量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未得到利用,每年约13万人死于车祸,因各种疾病在医院处 […]
瑞舒伐他汀钙干预高尿酸大鼠模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10月23日
【摘要】目的:1)利用酵母膏及氧嗪酸作为诱导剂,血浆尿酸水平为检测指标,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2)通过动物模型的RosuvastatinCa药物干预,鉴定形态学、功能和分子生物学指标;3)综合分析,评价RosuvastatinCa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疗效、剂量和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酵母膏及不同剂量的氧嗪酸作为诱导剂,将64只大鼠分为8个实验组,除了空白对照组,均给予酵母膏(YEP)21g·kg […]
机械牵拉对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基质代谢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09月08日
【摘要】继发性角膜扩张是LASIK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部分病例最终不得不进行角膜移植,目前病因尚不清楚。LASIK术后角膜的应力进行了重新分布,同时损伤引起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释放,基质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力学加载,着重探讨周期性机械牵拉、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对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基质代谢的影响,从力学生物学角度对LASIK术后角膜损 […]
运动锻炼对雌激素缺乏或慢性应激所致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08月20日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全球性的精神卫生问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应激和性激素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性激素中的卵巢激素特别是雌性激素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围绝经期,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大增加。通过去卵巢手术从源头上阻断大鼠体内雌激素来源能够使其出现抑郁样行为。给予啮齿类动物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也能够导致其出现抑郁样 […]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研究及睫状上腔渗液中炎性因子的实验研究 07月12日
【摘要】目的: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与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诊断睫状体脱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丰富及优化临床检查选择提供依据。评价一种新的改良睫状体缝合复位术与传统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效果,为优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检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患者睫状体上腔渗液中interleukin-6(IL-6)、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 […]
游泳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07月11日
【摘要】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在其作用靶组织(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能力低下。人体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是重要的胰岛素效应组织。研究认为,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特别是高脂肪膳食,加上久坐不运动的生活方式,是引起IR的重要原因。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防治手段,已广泛应用到防治因IR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 […]
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抗生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06月04日
【摘要】研究总体思路:体外循环技术使得心脏手术得到很大发展,但非生理性的血液转流过程伴随着潜在的危害。患者血液与体外循环管道异物表面接触可引起炎性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外循环开始后,患者出现稀释性的血红蛋白降低及血清蛋白降低,导致炎性毛细血管渗漏,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出现组织水肿及终末器官灌注不良。血液稀释技术虽能增加体外循环期间组织灌注,允许在低流量甚至循环停止时使用深低温保护器官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