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晋韵与各代书法风格比较 06月30日

【摘要】晋韵,是指晋人书法的神韵、韵味。“韵”的兴起代表着书法家人文精神的觉醒,书法不单只注重实用性,更加注重书法家个人精神的体现,书法的审美特质渐渐增强。东晋时期,迁徙到江南一带的士族阶层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寄情于服药、饮酒、游历山水、谈玄等活动,这使得书法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和抒情特质得以体现。所谓晋人尚韵,门阀士族书法是显著表现,尤其以东晋“二王”潇散洒脱、飘逸自然而又含蓄细腻的书法风格为代表 […]

【论文下载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读秀/超星/国研/龙源/博看等资源库】

以《近思录》看朱熹与张载的理学差异 05月30日

【摘要】为弘扬道学,引导初学者入门,朱熹与吕祖谦于淳熙二年(1175年)共同编纂《近思录》,以作为学者入门之基。其中收录北宋四位学者周敦颐、程颐、程颢和张载的语录。然而,《近思录》的意义不仅止于此,而可以看做是朱熹建构道统,规范理学规模的一部著作。因此,朱熹于其中的取舍拣择,都有深意存焉,并非仅仅是一部入门的读物。作为北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张载,在对佛老的批判中建构起自己的气本哲学体系,开创了关 […]

康熙朝中叶文化政策与大一统政治之研究 12月09日

【摘要】康熙朝中叶是清朝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关键期,因为帝国的疆土和统治区域基本形成于此时。所以采取何种文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康熙帝的政治活动,客观上需要一整套合适的策略来对付各种利害冲突。因为他不得不面对很复杂的政治局势,他不得不面对多元文化的习惯势力,这包括了汉族、蒙古族、藏族等的各种思想、宗教、风俗习惯,所以为了清朝的统治利益,康熙帝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灵活的政策架 […]

由思想而行动—南宋理学家伦理实践研究 11月16日

【摘要】南宋理学家群体的伦理实践活动推动了理学思想学说和儒家伦理价值向社会基层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南宋理学家一面在思想层面建构理学伦理精神的至高权威——天理,一面进行现实社会生活层面的伦理实践,理学的行动面向逐步展开,轮廓变得日益清晰。在南宋理学家集体的伦理实践推动下,才使得这种关注现实人伦秩序建设和关注儒家学说向社会传播教化的儒学品质彰显。本篇论文以“南宋理学家的伦理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要探讨两 […]

北宋四子的“诚”论 08月15日

【摘要】“诚”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范畴之一,被认为是最难理解的概念。“诚”字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在先秦时期被思想家们广泛讨论。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诚”的意义也逐渐以人为中心而不断发展,由最初的信、真实之意,逐步增加了主体性、道德性、统一性、政治性等多方面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孟子和荀子的贡献是巨大的,“诚”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远比在其他学派思想中的地位重要,集中体现在《大学》与《中庸》之中。汉唐时 […]